結果新年過後,他們家又出了一個大新聞——荊原不是荊父荊母親生的孩子,他還要和他們斷絕關係!

“嘖嘖,怪不得,兩個孩子要真是同個爹媽生的怎麼可能大哥成績那麼好,小弟讀書死活不行。”

“荊家造孽啊,辛苦大半輩子供他讀書,結果養出一個白眼狼,果然真不能領養,不是自己親生的再怎麼也養不熟。”

“可不是,以前壓著不說,現在一上大學有本事了,立馬把養父母踢開。這算盤也是打得精。”

荊父荊母的遭遇簡直是聞者傷心見者流淚,不少為他們抱不平的。小地方供出有出息的大學生不容易,更何況這還不是他們親生孩子,為了一個養子都能做到這個份上,荊父荊母品格確實高尚了。可悲的是看錯了人,人家有了出息立馬和養父母斷絕關係。

在小地方,本來不孝就是要被人指著脊梁骨罵的,奇怪的是,這方麵輿論越強的地方,反而出現不孝子的幾率越大。畢竟想要強壓著一個心裏並不服氣的人去做某件事,隻能適得其反。孝順這種事情,隻有發自內心的關愛,才是真正有用的。為了外界壓力而不得不應付,隻是個麵子工程。

雖然荊父荊母覺得丟臉加上心裏有鬼,並不想傳得這樣沸沸揚揚的,可惜輿論也不是他們能控製的。每天隻好強顏歡笑應付著來安慰他們的人,精神越來越緊張,麵容也顯的憔悴,這又恰好證明了他們為不孝子傷心的厲害。

這事情發酵得很快,很快荊原以前那些同學也知道了。年輕人都圖個獵奇,這麼個新聞發生在自己身邊,自然要去刨根究底問一問。以前和荊原同學這麼久,沒發現他竟然是這種人,虧父母還經常說看人家成績多好,成績好又怎麼樣,還不是人品有問題。

來問的人數太多了,荊原並不想去一個一個和不相關的人解釋一大堆,加上就算解釋了人家還不一定會信,從心底已經認同了這件事,你再怎麼說隻會被當成狡辯。索性來一個拉黑一個。

荊原終於發現他以前一個錯誤的做法。因為有了前世記憶,總覺得和周圍格格不入,還需要自我開導壓製本性,不能做出和當前社會主流不和的舉動和言語。便選擇了隔絕周圍,這樣有利於細致觀察方便以後與社會融入。

正是因為這種做法,雖然過了一段平靜的生活,但也讓他在現實中並沒有什麼真心的朋友,出了這種事,也沒有人站在他的立場上為他說話。圍觀輿論就是這樣,自己處在什麼位置,便為誰說話。都不相關的,誰理大站誰,都沒理的,誰弱勢誰說話。

可憐的阿原,就這樣被千夫所指。

本來等大家的好奇心過去就行,左右對他沒有什麼實質性傷害。不過麻煩還沒完,有好事者將這事情發到了微博上,#華大學生拋棄養父母#,既包括敏[gǎn]的頂級學府學子身份,又有常見的社會問題。戰火不意外的被點燃了。

荊父荊母最初還有些煩不勝擾,但事情發展到現在這樣,等那一陣心虛過去,後麵便發現了成為弱勢群體的好處。不僅大家言語上多有安慰忍讓,甚至還有人覺得他們可憐寄來錢財支援。這就是實打實的好處了,讓荊母將對峙時對荊原的畏懼也拋之腦後。反正戶口都遷出去了,那不完善的收養手續看樣子也沒人去追究。

“看來這事情不是你躲就能躲得過去的。”星樓沒有得到荊原的允許,便一直靜觀其變。那些人沒有遭遇反擊,越來越有恃無恐,心中為阿原不值。現在還是寒假,荊原隻是被網上罵著,等開學了要是還沒有解決,就影響到日常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