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元注第三解(1 / 2)

司馬朔和葉修皆是一怔,吃驚道:“三種解法?”

雲錫認真地點著頭:“不錯,的確有三種。”

司馬朔有些不信,“雖然我的大部分心思放在修行上,但是也會抽出時間來看書,對典藏還是知道一些,書上明確記載,當年齋院老先生化白子為斧,以樵夫屠龍破局。三百年後,雲夜琅琊閣第一高手,雲錚在元注殘局前坐了整整三個月,從凜冬坐到桃花盛開,最後他終於悟出了元注的第二種解法,樵夫囚龍法。可我卻從未聽說過還有第三種解法。”

葉修表示也未曾聽說過,對他投去疑惑的眼神。

雲錫解釋道:“第三種解法是三百年前,一位不知名者悟出來的,名為破繭化道。”

“不知名者?破繭化道?你從哪聽說的?還有這種說法?”司馬朔連續問了四個問題。

“典藏,左丘三批地二注曾有記載,也是萬本典藏中唯一一本有提到過元注第三種解法的書,但記載的不是很詳細,至於破繭化道,沒有批注,我也不知道是何意思。”

葉修和司馬朔聽著不禁相互瞧了彼此一眼,喉結緩緩蠕動了一下,葉修道:“你連左丘三批都看過啊?”

左丘,記載的是世間奇聞,不可尋之秘,不可解之答,很多人都認為那是典藏中的旁門,因此鮮有人去翻閱它。

沒想到雲錫就這鮮有中的一小撮人,實在夠令人意外的。

雲錫如實說道:“隻要是典藏我都看過。”

這話說的有些托大,不僅司馬朔不信,就連向來堅信他的葉修都對他產生了質疑。

“大道三千種,典藏一萬部,細算的話,典藏可不止一萬,你就算從娘胎裏開始看也看不過來。”

雲錫笑著道:“我與常人不同,有過目不忘隻之能,一眼十行之力,平時刻苦些,也是能看完的。”

這隻是雲錫的空口之談,司馬朔怎麼都不信世上還有這等奇人。

但是葉修卻信了,因為他知道雲錫是個右心髒,所以他本來就不是一般人。

……

這三天時間中,下至長安城的大小茶肆,上達皇宮六部尚書省都在討論齋院文論的第一題。

今日午朝,朝事議畢,漢皇帝劉睿便在朝會中談起此時,問殿中百官,太祖皇帝的元注可有幾解?

武將大部分都隻聽說過樵夫屠龍之說,鮮有人知道第二種樵夫囚龍之解。

至於文臣大儒,除去內閣的幾位閣老外,都一口咬定元注有二解。

這時漢皇帝問道殿中文班中李閣老,“李老,你你祖上世代在朝為官,並官居高位,府上更有一座書樓,朝中應該沒有比你更清楚典藏的,你認為這元注有幾解?”

李儒行禮道:“回陛下話,太祖皇帝的元注殘局可有三解,一解天下皆知,二解生於雲夜,三解藏於典藏。”

“三解?李閣老的意思是元注有第三種解法?”李儒的話音剛落,旋即在朝堂中引起一陣轟鳴。

“李閣老的意思是說,這元注第三解記載於典藏中?”

李儒習慣性的捏著下顎的胡須,對著朝中百官道:“左丘被天下士子視為典藏旁門,殊不知這旁門中藏有一座黃金屋,天下人所不知的第三解就記載於左丘,至於是哪一批哪一注,老夫有些記不清了,有些事還是得要自己動手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