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婦產

坐骨棘間徑正常值 10cm

骨盆中最狹窄的平麵為 中骨盆平麵

月經血>100ml為病理狀態 ×

青春期開始的重要標誌是 第一次月經來潮

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順序 月經期 增生期 分泌期

骨盆入口平麵的後端是 骶骨岬前緣

子宮峽部上端較狹窄,稱之為 解剖學內口

雌激素 使子宮內膜成增生期改變

使陰道上皮產生大量角化細胞

促進體內水鈉排泄 ×

使乳腺管增生

促進女性第二性征發育

成年卵巢體重及重量 4cm×3cm×1cm,5~6g

雌,孕激素對丘腦下部及腺垂體的反饋作用表現為 雌激素-正、負反饋,孕激素-負反饋

妊娠期血容量達到高峰是在 孕32~34周

正常足月妊娠羊水量 1000ml

關於胎產式 兩縱軸交叉稱斜產式

兩縱軸平行稱縱產式

分娩中橫產式可以轉換為縱產式 ×

兩縱軸垂直稱橫產式

胎產式是胎兒縱軸於母親縱軸的關係

早期妊娠是指妊娠 12周末以前

中骨盆橫徑是指 坐骨棘間徑

關於胎動 胎兒在子宮內衝擊子宮壁的活動稱胎動

正常胎動每小時3~5次

首次胎動多在妊娠16~20周時

腹壁薄而鬆弛的孕婦可在腹壁看到胎動

羊水過多者胎動明顯 ×

妊娠期子宮變化錯誤的是 妊娠早期子宮略呈球形

妊娠中期起子宮肌壁逐漸增厚直至足月 ×

宮底部於妊娠後期增長最快

妊娠後期,子宮大多有不同程度右旋

足月妊娠時子宮下段可伸長至7~10cm

妊娠24周末胎兒發育特征為 身長30cm

妊娠期母體呼吸係統變化 呼吸次數每分鍾不超過20次,但呼吸叫深

以胸式呼吸為主

孕婦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以腹式呼吸為主 ×

肺活量無明顯改變

從恥骨聯合下緣到骶岬上緣中點的距離是 對角徑(骶恥內徑)

胎膜的組成 外層絨毛膜、內層羊膜

關於羊水的功能 防止胎體粘連及胎體畸形

有利於胎體體液平衡

臨產時避免胎兒局部變壓

有利於母兒進行代謝物質交換 ×

妊娠期減少胎動所致的不適

胎頭著冠是指 宮縮間歇胎頭不回縮

行會陰側切術的正確方法是 向左側45°方向切來4~5cm

第二產程娩出胎兒的重要輔助力量是 腹肌及膈肌收縮力

關於正常分娩 產婦向下屏氣即表示宮口開全 ×

生理性縮複環自腹部不易看到

經產婦多宮頸管消失與宮頸擴張同時進行

胎膜破裂多見於第一產程末

初產婦多宮頸管先消失而後再擴張

關於破膜的處理 破膜後即聽胎心音

記錄破膜時間

觀察羊水性質

胎頭高浮者,需抬高床

破膜超過24小時,需給予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