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丘沒想到自己會穿越到一個如此不安分的家夥身上。
他們的名字巧合的雷同,但出處截然不同,陸丘出身良好,父母都是高知,名字取自孔夫子,而被他取代的二十歲青年,名字則是取自rb電影追捕裏高倉健扮演的偵探杜丘,名雖同,意卻異。
同名的好處是不用花時間去適應,但有的麻煩卻避無可避,那就是被取代的青年陸丘對電影癡迷執著,高中畢業在家鄉上了兩年藝校後,就孤身跑到bj漂著,一門心思當演員,而且還鐵了心要當男一號,絕對主演。
這種執念哪怕被現在的陸丘取代都銘心附骨,不願消散,搞的陸丘時不時腦袋分裂一樣的疼,也讓他意識到除非把這份執念消解,頭痛的副作用不會消失。
對此陸丘頗有些怨念,來自於前任父母,倒不是埋怨身為工人的父母不能提供更好的條件,畢竟出身這東西沒得挑,而且以他的能力,哪怕出身在負債累累的家庭,他也一樣可以翻手為雲覆手雨,開創一番事業。他埋怨的是這對父母作為工人,不踏踏實實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做貢獻,卻偏偏去癡迷電影,他可是從記憶中看的清楚,青年陸丘之所以會熱愛電影,根源都在他的父母。那是一對奇葩,在七十年代末大家都節衣縮食的年代,這二位都能把所有積蓄花在看電影上,而且還騙各自雙親家裏沒錢吃飯,揭不開鍋,然後拿著雙方父母讚助的生活費,抱著剛出生不久還在吃奶的陸丘,繼續到電影院瀟灑,有這樣的熏陶,也就可以理解青年陸丘為什麼會對電影如此的執著了。
如今埋怨也沒用,既成事實,隻能順勢而為,先解決前任的執念。
要說前任也不是隻知道一根筋從群演幹起的傻根,在bj幹了一段時間群演後,這貨就意識到要想當主演必須另辟蹊徑、劍走偏鋒,於是這貨想了個主意,就是自己寫劇本,找投資,自編自演。
主意是不錯,奈何這貨文學底子實在太薄,寫的劇本完全入不得各路投資人法眼,不過這貨也不灰心,前些日子在日落紫禁城劇組做群演,演太監的時候,趁著導演郭寶昌給女主劉若英講戲,毛遂自薦上去推銷自己的劇本,當時郭寶昌正給劉若英示範倒吸一口冷氣該如何表演,結果看了陸丘的劇本後,真就倒吸一口冷氣,喊來副導演把陸丘給趕走了。
什麼玩意啊,隨便一個阿貓阿狗拿個亂七八糟的劇本都敢來騷擾本寶爺,不知道在故宮裏實景拍攝,分分鍾燒的都是人民幣嗎!
話說這是陸丘穿越前剛發生的事,讓他有些小遺憾,因為日落紫禁城是在故宮內實景拍攝,很多拍攝地點都是不對遊人開放的區域,可惜他穿越晚了,沒趕上。
被趕出劇組也讓陸丘進入待業狀態,畢竟群演有群演的規矩,陸丘破壞規矩,險些連累帶他的群頭,於是就把他拉黑,友盡了。
陸丘對此倒不在意,反而利用這段時間重新搞了個電影劇本,畢竟要消解前任執念,自編自演的路子是對的,而前任搞那劇本慘不忍睹,陸丘隻好用自己超越二十年的記憶,翻箱倒櫃重新弄了個合適的,剩下就是找個導演,拉起劇組開拍。
打瞌睡就有人送枕頭,剛搞好劇本,陸丘就收到友盡群頭發來傳呼,找他救火,讓他趕緊到非常愛情劇組來。
陸丘揣好劇本,打車趕到拍攝現場,當然他壓根就沒想做群演浪費時間,而是直奔導演而來。
非常愛情的導演是吳天明,號稱第五代導演教父的存在,隻不過這貨被八十年代末那場風暴連累,到國外躲了幾年,再回來便人走茶涼,江山易主,到陸丘穿越那會兒,吳天明滿打滿算也才拍了三部電影,那可是二十年的時間呢,可以想象這圈子對吳天明有多麼不待見。
陸丘自信能說服吳天明拍他的戲,不光是因為吳天明的經曆,還因為他對自己有信心,作為一代風投暴君,他憑借自己的語言感染力可是搶下過不知凡幾潛力巨大的項目,無數日後開創出一番事業的創業領袖,都曾折服於他的膝下,區區一個吳天明,總不會比那些意誌堅定、自我意識超強的創業領袖們更難對付吧!
不過計劃是好的,但當陸丘趕到非常愛情的拍攝現場才發現,他根本沒機會接觸吳天明,因為友盡的群頭把他喊來準確的說不是救火,而是救水。
原來吳天明要拍非常愛情裏雨天的戲份,又不舍得花錢雇消防隊的消防車,就用原始的法子,讓人舉著盛滿水的塑膠袋,通過花灑人工降雨,這需要充足的人手,所以陸丘才被群頭喊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