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流亡他國的中山賤民,還不如在這裏當個戰敗國民,起碼日子能照舊,全當自己入了宋國籍,對他們小老百姓而言,真的,最大的變化隻不過最上頭換了個新東家而已——對宋國國策的研究,早在周家莊的時候,就被他和周莫老狐狸討論過了。
隻不過,在安慰嚴家姐弟倆的時候,周維心裏還有一絲不確定,畢竟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萬一宋國那邊的派出的將軍是個像劉乙這樣的炮仗脾氣,一切也都難說。但在戰爭打響,確定這次率兵來襲的敵方大將是應列將軍之後,周維如今一點都不怕了——從安伯編撰的《將軍行錄》上記載的應列將軍過往生平、行事作風看,如果是他領兵,那麼即使中山兵敗,江野也不會有諸如屠城、燒殺搶掠之類的可怕事件。
這邊周維全方位地分析了一下形勢,在心裏唱衰中山,並把中山滅了後的種種最壞打算,最好的退路都想好了之後,開始過自己飽了睡、睡了吃的悠哉日子。劉乙兩個月都沒來上課了,據說是天天泡在校場上與他同甘共苦的五千親衛在日夜操練,隻待前線一聲令下,就直奔戰場,來個什麼“上陣父子兵”。
府裏的人在戰爭的陰影下都有點戰戰兢兢,就連平日裏在楓清院上躥下跳沒有半刻安穩的小廝鼓兒也仿佛失了平日的活泛勁兒。在這種情況下,周維就顯得格外逍遙,誰讓他所有的朋友和親人都已經處於萬無一失的安全境地了呢?
最近沒有工作,沒有鼓兒的八卦熱鬧,都督府裏的氣壓低沉人氣凋零,正好適合周維仔細研讀《將軍行錄》,他已經讀到了殷,第十二卷第七冊,今天剛拿了第八冊回到小院就看到劉乙已經一身戎裝地站在自己的小院前。周維有點意外,不為劉乙的戎裝,而是他沒想到劉乙出征前,還能來楓清院看看自己。
“要出征了麼?”
“嗯,戰事陷入僵持,父親讓我帶兵去曆練一下。”劉乙手心裏攥著汗,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臨出發前會來這裏。告別,跟一個並不是很熟的“朋友”,也談不上敬重的“夫子”,不過,看到周維平靜的神色,安定的口氣和隱隱鼓勵的神采,原本心裏那股壓不下去的浮躁,不知不覺地慢慢淡下去了。
“是第一次麼?”
“……嗯。”猶豫了一下,劉乙還是承認了。
“你是五千將士的統領,他們的主心骨,不管你到沒到十六歲,從今天起,就是大人了……嗯,怎麼說我也是你的老師,該給你一個禮物紀念這曆史的一刻,你等一下。”周維回到了房裏,過一會兒再出來的時候,手裏拿了一隻荷包袋。
“錢袋?給我這個幹嘛!”劉乙沒有接,他去戰場要這個幹什麼?
“收下!裏麵不是錢,是我給你求的護身符!也不知道能不能顯靈,但不管怎麼說,就算為師的一點心意吧。”
劉乙接過去,荷包很輕很軟,好像根本沒什麼東西在裏麵,呃,或許裏麵有張紙?他在外麵摸索著。
周維看著劉乙,也許平日有些渾,不過還是半大的孩子呢,他很認真地看著他,對他說:“祝你平安歸來。”
“你應該說祝我得勝歸來!”
“不,我麵對的是我的學生,而不是戰場上的將軍,我隻是希望我的學生能平安回來。”
周維的話,忽然讓劉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