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顧皇後番外

自打池脩之拜相,三位宰相相處還算愉快。李幼嘉從政時間最長,一直跟著鄭靖業後麵,有著相當的經驗與熟練度。李神策腦筋靈活,偶爾還刷刷下限什麼的,往往可以用出人意表的辦法解決棘手的難題。池脩之年富力強,對國家事務也不算陌生。三人合作,更兼有個青年皇帝,整個朝廷在他們的帶動之下,倒有些欣欣向榮的模樣來。

池脩之向蕭複禮進言,於各州治所興建學校、圖書館,把科考推廣到了五個州。蕭複禮采納了這個建議,二李對此亦持肯定的態度。眼見君臣和諧,朝廷太平,宰相們接到一個消息——前陣子聖人翻閱了藏於宮中的曆年秘錄,他看不到對他自己的記述,卻翻看了先帝與景宗朝的。

池脩之與李神策不約而同地關注起了這件事情,通常情況下,一個日漸成熟的皇帝的一舉一動都是有含義的。人說“讀史可以明智、可知興替、可見賢思齊見不肖而內省”,但是,對於宰相這一層麵的人物來說,這代表著皇帝內心有所觸動——他在想什麼呢?

經過景宗與先帝兩朝,世家勢力受到了不小的衝擊,蕭複禮個人認為,這樣也差不多了,太過劇烈的變革容易引起勢力還未完全衰退的世家的反撲。比如先帝的死,比如韋知勉的那封奏疏,比如他不得不同意了有關襲爵的變通的做法。

要強硬,不但需要皇帝的堅決,還需要有一批前仆後繼的有能力有智慧的大臣輔佐,景宗有魏靜淵有鄭靖業,還有他自己,依然任用了數位世家宰相。且通過接觸,蕭複禮認為世家裏也不乏才學之士,不能收為己用未免可惜。這裏麵又要借鑒反而教材先帝的經驗教訓。

如何與朝臣們打交道,他還需要前輩智慧,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看他們都做了什麼。而先帝登臨,就要跟大家拆夥,想一言堂,這顯然不是雙贏的做法,也是不厚道的表現,失道少助。

蕭複禮想知道,當年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局勢一步一步走向失控——雖然老師們講過,他卻不能總依靠別人的腦子。於是“帝訪之集賢館”,把景宗和先帝的實錄都拿了來,一點一點地看,兩相對照,評斷孰優孰劣。尤其是注意事件之間的關聯。

李神策不由歎息一聲:“這才是聖人的樣子啊!”

池脩之點頭道:“皇帝從來不是教能教出來的,還要看悟性哩。”

一老一小兩隻狐狸,對小老板的評價開始攀升。

————————————————————————————————

如此忽忽兩月,由京師遷至熙山,也隻看了一半而已——景宗皇帝太能活了,實錄太長!饒是如此,他也看出了不少心得。由於過於投入,蕭複禮留宿後宮的時間變少,讀書到深夜的情況增多,惹得顧皇後憂心不已。

顧皇後喚來黃頭阿鐵詢問,她一入宮就確立了這樣關心皇帝的形象,做出來也不讓人覺得討厭。阿鐵對於顧皇後的印象還是很不錯的,很誠實地回答:“聖人近來一直在看兩朝實錄,如今天下太平,百官各司其職,朝上並沒有什麼讓聖人為難的事情。”

顧皇後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蕭複禮如此這般,越來越有皇帝的樣子。憂的是,皇帝不踏足後宮,別人見皇帝的時間少了,她與蕭複禮同宿的機會也少了。身為一個皇後,不能生下一個兒子,顧皇後比別人都急。想了一下開口道:“你要提醒聖人,不要熬夜太晚,每晚給聖人的宵夜加些份量。”

阿鐵重複了一回,見顧皇後沒有別的吩咐了,躬身告退。

顧皇後有些犯愁,皇帝不親近後宮是好,但是連到昭仁殿的次數也減少了,就有些不大好。見皇後情緒不佳,乳母便抱了大娘過來給她解悶。大娘已經跌跌撞撞地會走路了,看到母親,張開雙手要抱抱。顧皇後接過女兒,哄著她玩:“慢點兒慢點兒,仔細跌著了。”

大娘抓著她的食指,用力拉著,咯咯地笑著。顧皇後把她的身體扳正:“這樣才妥貼。”

乳母見顧皇後回過臉色來,湊趣道:“大娘小小年紀,已有皇家氣度了。”

顧皇後略寬心,又道:“才這麼點兒,能看出什麼氣度了?倒是要好好教導才是,免得誤人誤己,一輩子成了個笑話。”說著捏捏女兒的小臉。有了一個孩子,雖然不是兒子,到底是解了心中躁意。

乳母連聲稱是。

正在其樂融融間,忽有宮女急匆匆趕地過來彙報:“娘子,德妃不適,正遣人去宣禦醫。”

顧皇後掰掰女兒的小胳膊:“她早上還好好的……可說是有什麼事?”

“尚且不知,看德妃那裏並未有亂相,當不是什麼大事。”

“那就宣吧,宣兩個熟手來。”

顧皇後發了命令,心下也疑慮,德妃素來表現得乖巧,早上還好好的,這一個時辰的功夫就不適了,她應該不是玩幹什麼裝病爭寵的把戲。哪怕是,既是自己執掌後宮,就不能讓她出事,這麼想著,顧皇後又派了心腹宮去阿梅:“你去德妃那裏看看,有事速速回報。”

阿梅道:“請娘子示下,若是德妃不礙事,奴婢可否稱是娘子宣諭,德妃靜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