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2)

《(網王同人)寂寞輕風》

引子

作者有話要說:各位:王子們出現得會比較遲,請耐心等待。任何與顏若相熟的人經過這條街,恐怕打死都不會相信倚在牆角的那個渾身浴血的少女便是昔日“天生一段風流嫵媚,一舉一動皆是風情”的顏若。這話是顏若高中文學社一位酷愛古典文學的前輩說的,但這麼酸腐的話卻獲得了廣泛的認可。

如今,顏若正靠在牆角氣息奄奄。順發際、嘴角正蜿蜒而下的是觸目驚心的鮮紅,身上的衣服已被鮮血浸透,透出暗黑紅色。原本白皙的肌膚,在鮮血的映照下竟奇異地透出灰白色。昔日光彩照人的一雙大眼正無神地睜著,似看向一個虛無的空間,而身下的一灘鮮血湧泉似的越流越多,好像要把這個街角淹沒,填埋。

離顏若五步開外,立著一位三十幾歲、胡子拉碴的邋遢男子,男子很魁梧,雖是夏天卻穿著一件毛衫,身下居然穿著線褲,而且是手織的那種。男子正呆愣著,仿佛在研究顏若身下的那灘鮮血將會流向哪裏。那場景說不出的詭異。但若從男子右側看過去,便會發現男子右手握著一把極長的西瓜刀,刀尖朝下,正有一滴又一滴鮮紅的液體滴落地麵,隨之在地麵上暈開。

遠遠地,街角拐彎處,聚集著一大批人,男女老少不停地嗡嗡議論著,若你聽覺靈敏還能聽到“瘋子持刀砍人”,“妹妹救了姐姐”,“警車怎麼還沒來”等字眼。

人群最前麵,立著一個與顏若年紀相仿的少女,一頭長發束成兩條辮子柔順地耷拉在胸`前,穿一身綠色連身裙,雖貌不出眾卻勝在清新自然,瘦弱的身材顯得弱不禁風,讓人油然而起憐惜保護之意。此時少女也和顏若一樣蒼白著一張臉,呆呆地注視著顏若,滿臉淚痕,眸子裏似痛苦、似茫然、似自責……複雜之極。

仿佛感受到少女的注視,顏若的頭微微一抬,眼珠稍稍動了動,望向遠遠的少女,嘴角竟微微一勾,笑了。少女看著顏若的笑似乎更形呆滯。

遠處,警車嗚嗚鳴叫,人群開始騷動、歡呼:“來了來了,警察終於來了……”

前世

有人說,人在臨死前,眼前會像放電影似的將自己的一生重放一遍。

現在顏若躺在救護車上,身旁坐著的正是剛剛那個綠衣少女。顏若的眼睛依然無神地睜著,似看向車頂,又似什麼也沒看,意識卻已沉入誰也不知道的過去……

顏若生長在一個書香世家,父親是音樂學院的教授,母親則是文學院的教授。顏若與姐姐顏淵年齡隻差六個月,聽說姐姐是不足月生產的,從她瘦弱的身軀和三天兩頭跑醫院打點滴吃中藥看應該是真的。倘若外麵流行性疾病有個風吹草動的,顏淵總是第一個中招的,反觀顏若總是生龍活虎、無病無災。

因為身體孱弱,身為大學教授的父母對顏淵身體的著緊程度遠超於課業。所以從小到大,顏淵在家裏的時日竟遠多於校內讀書的日子。好在顏淵不笨,加上又有父母悉心輔導,每次考試,成績雖說不拔尖,卻堪堪中等。顏若卻是個千伶百俐的孩子,別人考試或需三遍四遍地認真複習,她卻僅過目一遍,次日考試卻依然高居榜首。剛開始,顏若極高興。猜想全部精力都放在照顧姐姐身上的父母,肯定會因為自己出類拔萃的成績而多關注自己一些,或許還會誇讚自己幾句。當她興高采烈地舉著成績單和喜報給父母看時,母親隻淡淡地瞥了一眼道:“聲音輕些,小淵剛睡著。”而父親也隻“唔”了一聲便走開了。剩下小小的顏若一人攥著成績單和喜報立在客廳中。那一刹那,顏若忽然感到不僅姐姐會生病,似乎自己也會生病了,她伸出小手按在自己的心口:不然,這裏怎麼會有鈍鈍的、悶悶的痛呢?還會感到涼涼冷冷的。

從那時起,顏若學會了爭寵。姐姐買了什麼好看的衣物,她必定也要買一件一模一樣的,哪怕顏色款式並不是自己喜歡的。若姐姐買了一套新的圖書,她必定也纏著要一套一樣的,似乎等姐姐看完再給她也等不及了。甚至於連姐姐也不再喊了,隻喊顏淵。她還嚐試過裝病,在她小小的心裏,總認為父母之所以那麼關心顏淵,一定是因為她身體不好,經常生病的緣故。所以趁難得有一次感冒就躺在床上不起來,但在父母摸過她的頭後,全都不聲不響顧自己上班去了。直到餓得沒奈何,自己起床上廚房泡麵時,她終於清醒地意識到:這招於自己是完全行不通的。於是她不再做這些無意義的事,隻沉湎於各種課外書,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雞毛蒜皮,手邊能拿到什麼書便看什麼書。自然期末考試時從來位居第一的花園街小學有名的才女顏若居然跌到年級一百名以外,比顏淵還要差許多。

在班主任找過父母談話之後,在吃過父親的板子以後,顏若突然體會到一件事:原來父母親是知道自己成績優秀的,無非是優秀是沒有獎勵的,而後退是有處罰的而已。顏若是聰明孩子:同一條河流絕不踏進兩次。對於挨板子她毫無興趣,於是從此她牢牢守住了年級前三名,一直到現在。

也有讓顏若完全放鬆的東西,那就是音樂。父親是音樂學院的教授,從小就教自己的兩個女兒彈鋼琴,隻是同時在學的兩個孩子進程完全不一樣:顏淵在艱難地啃三級時,顏若已輕鬆考出了十級。當顏淵初三考鋼琴十級時,顏若吹竹笛快速換氣、循環吐氣已輕鬆自在、遊刃有餘。對於這樣的差異,父親總是和顏悅色對顏淵說:“小淵,你的身體要緊,沒關係,慢慢學。”對顏若則虎著臉:“不要偷懶耍賴,你這《姑蘇行》吹得對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