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回武當靈秀(下)(2 / 3)

熊瑁暗道:原來劉邦這位漢高祖皇帝尚有如此多不為人知的不堪往事啊。看來這人是真的不能做傷天害理的事情,否則就算你的理由多麼冠冕堂皇,掩蓋的多好,總有一天真相會大白於天下,由人來論個是非功過。心中很是同情這白蛇的遭遇,隧輕聲道:“現在閣下可以不用擔心了,劉邦早已成為曆史,今後也不會再有人會為了得到幽冥大軍而傷害你了,你大可放心在此潛修了。”說完就準備出動去找悲情大夫,他怕悲情大夫遭遇不測,畢竟現在的悲情大夫就像是一塊任人宰割的魚肉。

那白蛇在此修煉已經數百年,既能人言,早已靈性盡通,豈能不知熊瑁心中所想,,知道他絕對不會傷害自己,雖然他未必有能力傷害自己,但依然心存感激道:“今日你闖進我的洞府也算有緣。我送你一物,在你危難時刻朝著武當方向燒起這三支龍涎香,我便會前來助你。”說完巨型鳥爪般的手將一個三寸左右的漆黑小盒子遞到熊瑁麵前。

熊瑁知道這東西將來也許就是自己的另外一條命,再三謝過白蛇方才接過。又再三向白蛇道完謝才告別鑽出山洞。用藤蔓掩藏好洞口才轉身離開去找悲情大夫。

悲情大夫見熊瑁回來,便遠遠打招呼道:“公子可曾發現有什麼出路沒有?”

熊瑁搖手道:“暫時尚未發現出口,前輩請稍等。相信天無絕人之路,我們一定能找到出口的。”知道悲情大夫安全,熊瑁也就放下心,繼續去找尋出路。至於遇到白蛇之事自是隻字未提。

這次熊瑁幾乎是彎著腰,尋針般的找,終於讓他在一麵崖壁上發現了一個小孔,欣喜之下,伸手扒掉上麵的青苔,發現是一個人工開鑿的孔洞。沿著這個孔洞向上仔細看去,在青苔的掩蓋下一串淩亂的相同孔洞一直向崖頂延伸。一直沒有發現是因為這些本來就不起眼的孔洞早已被青苔和藤蔓掩蓋。

找到了能出去的希望之路,熊瑁想到又能去尋找陸波了,心中不禁激動起來,在崖底摘了些野果便疾奔悲情大夫休息處,告訴悲情大夫自己的新發現。

悲情大夫雖然是世外高人,但是聽說能有機會出去,心中也不禁大喜,讓熊瑁喂他吃了些野果,休息片刻,便讓熊瑁背著自己來到那些孔洞前。

悲情大夫望著一直向上延伸的零落孔洞,心中暗自擔憂起來,擔心熊瑁無法背負著自己攀上崖頂,遂道:“公子放下我先上去,然後再找人來相救。”

熊瑁自是知道悲情大夫的心思,一笑道:“前輩且請放心,雖然我的功力不及前輩等高人,但是有了這些踏腳抓握之處,晚輩還是可以將前輩安然帶出這穀底的。”放下悲情大夫,徑自去找了些結實的藤蔓回來編成一個簡易的背篼,幫助悲情大夫坐了進去,再牢牢地綁在自己背上,向悲情大夫道:“前輩小心了,我們上去了。”提氣向上攀爬。

別看熊瑁說的輕鬆,其實任誰攀爬這麼陡峭的絕壁都很吃力,何況還身負一個人,自是更加艱難。好在熊瑁生性堅毅再加上現在的他已今非昔比,雖是有些艱難,但還是帶著悲情大夫安全到達崖頂。

上得崖頂,二人發現自己所處位置那是金頂大殿後麵。看來那些懸崖上得孔洞是武當曆代高手或者掌教練習輕功專門鑿出來的。隻是不知為何後來荒廢了。熊瑁正在奇怪為何偌大的武當,在金頂大殿這種聖神莊嚴的地方居然連個把守的道士都沒有時,已聽悲情大夫焦急道:“公子,我們速去前殿。”

熊瑁立即明白悲情大夫的意思,暗叫一聲糟糕,背著悲情大夫疾奔前殿。

等熊瑁和悲情大夫到達前殿時,發現前殿廣場上擠滿了大大小小的道士,而一層又一層道士包圍的圈子裏有三個特別的人,一個老道士,一個大和尚,一個虯髯大漢。隻是那大漢看起來是身受重傷萎靡在地。不用說,這三個人自然是武當靈秀道長、彌陀大師以及段藤大將軍。

彌陀大師和靈秀道長已經發現走近的熊瑁和悲情大夫,先是一愣,接著臉上浮起安慰的笑容。

段藤所中之毒和熊瑁一樣,都來自欲望之泉。隻是熊瑁機緣巧合,元神出竅重遊須彌,吸盡欲望之泉,反倒鉛華褪盡,修為得到大幅提升,人卻沒事了。

悲情大夫知道熊瑁的經曆,加上自己又是一代名醫,見聞廣博,心中已覺得像解段藤之毒,還需熊瑁不可。見彌陀大師和靈秀道長頭頂已冒出蒸蒸白氣,害怕他們強行救人不成反成害人害己,便對熊瑁道:“公子將我放下,聽我說,然後去幫大師和道長。”

熊瑁放下悲情大夫道:“前輩有何吩咐,晚輩自當從命。”

悲情大夫有些為難道:“公子可否獻出一點自己的熱血?”不等熊瑁說話就接著道:“隻有你的熱血才能幫助段大將軍。”

熊瑁連忙道:“隻要能幫忙救人,晚輩的一點血算什麼,前輩快說怎麼做吧。”

悲情大夫道:“你用自己中指的鮮血滴在段大將軍的頭頂,,段大將軍就能借助須彌大師和靈秀道長之力融合三股力量將毒除去。”

熊瑁聽完,抬手咬破中指,體力真氣運轉,一股血箭疾奔段藤頭頂。須彌大師和靈秀道長已經聽到二人對話,見血入段藤頭頂一齊加勁運功,三人頭頂的蒸蒸白氣漸漸變成紫紅色,段藤蒼白的臉上也漸漸浮上一抹暈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