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大事已畢,柳紅和永琪安心在西園住下,之後的十多年裏,六斤和六斤半先後離開大清國,孩子有孩子的理想,他們都不會去幹涉。
再然後,西園人去樓空……
(結局一)
(下麵部分基本屬於yy,親們看了勿罵)
出國留學
乾隆三十五年九月末,皇帝的六十大壽,照規矩永琪本該進京賀壽,考慮到他和柳紅的現狀,最後選擇書信一封,連同壽禮讓善大送去了京城。
善大一走就是半年,等從京裏回來,已是第二年春天。他懷揣著爾泰、多隆等人的書信回到揚州,還帶回了皇帝中風的消息,大約是萬壽節喝多了,乾隆獨自在養心殿歇息的時候居然意外跌下龍床,腦袋先著地,人當時就昏迷不醒,救過來已經不會說話了。
皇帝病重太子監國,這是自古就有的傳統,於是永璂在乾隆三十五年做上了監國太子,一做就是兩年,真正是大權在握,以他的性格加上皇後的培養,即便乾隆這會身體全好了,也別想重新掌權。
時間到了乾隆三十八年,皇帝身體總也不好,太子不能一直監國下去,實在有些名不正言不順,於是談不上自願還是被逼,乾隆在九月裏禪位給了皇太子永璂,眼看兒子做了皇帝,太上皇乾隆搬去了圓明園頤養天年。
也就是在這一年的年底,他第一次見到六斤和六斤半這對活寶,於是暮年的乾隆搖身一變成了最慈祥的祖父,圓明園裏先後住進了十多個孩子,褪去做皇帝時的威嚴,乾隆的晚年還算過得舒心,至少身邊親人還在,容貴太妃一直陪著他到死。
還是這一年,永琪奉了新帝詔命,帶家眷一同進京拜見天子,住的地方仍是原先的五貝勒府,現在改名叫榮親王府,僅管對外永琪早已是個死人。
抵京的第二天,爾泰、多隆陪著永琪進宮麵聖,皇帝沒有在三大殿接見自己的皇兄,做弟弟的很給五哥麵子,將地點安排在養心殿的禦書房,擺明了是自家兄弟私下會麵,讓永琪不必太緊張,也無須照規矩三叩九拜,顯得很有人情味。
新皇帝張口問的第一件事就是永琪在海外的見聞,許是聽了爾泰的回報,新皇對西洋的一切事物都很感興趣,尤其對乾隆三十五年永琪敬的壽禮——西洋戰船模型感興趣,言來語去之間,氣氛變得很融洽。永琪細細談了他在國外的經曆,對西洋戰船如何建造也向皇帝做了簡單描述作者有話要說:有親提出要看乾隆番外的計劃,玫瑰正在考慮中,也有可能不寫,看吧~~
再無恥一回,加上自己的新文鏈接
東方不敗之我欲天下
謝謝捧場啦~~——
,這一聊便是半天功夫,之後沒多久,西洋事務衙門成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學子留洋取經。
中國自古就有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皇帝將學生的出洋留學比作取經也是很有道理的,這些學子可不就是出國取經嗎?於是大清國第一批留學生比原先曆史提前了一百多年出現。
千挑萬選出來的二十名留學生清一色是皇室貴胄,年紀多半隻有十五六歲,最小的剛剛年滿十二歲,名字叫六斤,正是永琪和柳紅的長子。
永琪的出國經曆讓他成了當仁不讓的留學生領隊、實際上的大家長,挑了多隆做副手,帶著幾十人的隊伍於元鑫二年夏初從廣州出發,前往英國留學。
之後的漫長歲月,永琪和柳紅一直居住在英國,負責安排孩子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多隆則往返海上,每兩年選送五十名孩子來英國學習西洋科學技術,元鑫年間的留學潮曆時半個世紀,先後為大清培養了近千名各類人才,為之後大清朝在東方的屹立不倒打下堅實基礎。更為可貴的是,這些孩子不但吸取了西洋自然科學知識,還充分學了西方的立法製度,他們之中出現了為爭取國家君主立憲而奮鬥終身的滿族皇室宗親。
1801年,大清出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由於工業的迅猛發展,帶動了海上貿易的興盛,由此出現了第一個由國家管理的海上貿易機構,大批年輕人加入了出洋淘金熱。
1842年,大清出現第二次工業革命,並於十年後正式成為君主立憲國家,借由多年的海上貿易,確立了大清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並由此引發了隨後的海外殖民活動,打著自由貿易的旗幟,開始了全球擴張計劃,建立起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隻是本文主人公此時早已離世多年,他們沒有看到當年小小的蝴蝶翅膀所帶動的巨變,於是曆史翻開新的一頁。
乾隆番外
還珠全文完結,不會再有番外,謝謝親們兩個多月來的陪伴,玫瑰在這裏真摯的感謝大家,沒有你們的支持,我不可能寫出這些文字,謝謝 所有的讀者!
這是我新坑的鏈接,希望大家有機會過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