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對決(1 / 2)

京城快訊:燭光裏的媽媽不是民族唱法,通俗易懂,這首歌正是音樂新興起的通俗類歌曲,歌曲簡單直白,“泛起了霜花“的“黑發“、“印著這多牽掛“的“臉頰“、“變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和“失去了光華“的“眼睛“這些寫母親外貌的詞語突出了母親的人物特點,自帶動情效果。這首歌的歌詞喬曄寫得太棒了。

魔都視聽音樂:從沒有一首歌像燭光裏的媽媽一樣充滿了畫麵感,隻是聽著歌,仿佛就能看見在燭光下為兒女們縫補衣服的媽媽。這首歌感人動人,情感表達真實真摯,令人潸然淚下。

人民日報:我們舉辦的音樂類節目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歌曲,到底要宣傳什麼樣的歌曲,今天,燭光裏的媽媽給了我們答案,人民日報需要廣大人民的發聲,支持好的音樂,支持燭光裏的媽媽。

……

除了媒體,音樂平台們的力挺和發聲,廣大的網友,音樂專家也為喬曄的這首燭光裏的媽媽叫好。

這樣好聽的歌曲沒有進入青歌賽,還被別人頂包,自然青歌賽的節目組被推至了風口浪尖。

畢華生導演剛錄製結束一場民族歌手的比賽,接著他就被上邊的領導直接點名,勒令他馬上停止錄播,針對網上鋪天蓋地的聲討事件作出解釋。

畢華生還不知道什麼情況呢,從比賽現場出來,打開自己手機,瞅到了網上的視頻,聽了喬曄那首燭光裏的媽媽後,他蒙了。

這,這就是喬大海兒子喬曄唱的那首歌?

這就是自己在電腦上刪除的那首歌?

視頻文件的視聽效果肯定稍打折扣,可縱然是這樣,這首燭光裏的媽媽依然感人淚下。在醫院療養區的花園,除了入鏡的喬曄的媽媽外,還能夠看到一些孱弱的,由兒女們推著的母親,時光催人老,一不留神間,父母都老了。

當你老了,我在哪裏?

聽著歌,腦海中自動會浮現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想起了媽媽額頭的皺紋,想起了她滿頭的引發,想起時,淚禁不住地往下流。

我錯了!

畢華生內心湧出深深的愧疚來,他下一秒感覺到是對父母的虧欠。

他沒日沒夜的工作,終於在京城混出了人樣,做著大導演,手底下有青歌賽這樣的品牌音樂節目。然而老父親老母親卻在hb老家,一年到頭他隻有三四天和父母在一起。

噢,媽媽,相信兒自有兒的報答,歌詞最後一句這麼唱的,可畢華生他自己的報答又在哪裏?

眼淚溢滿眼眶,畢華生用幹巴巴的手指擦掉,他抬頭望天,感慨不已。

這樣的歌曲是我錯過了?

這樣的歌曲我當初還說不如陶曉笛唱的?

這樣的歌曲沒有資格參加青歌賽?

畢華生當然知道他該做什麼,不用領導發號施令,畢華生第一時間拿起手機撥通了陶曉笛經紀人的電話。

取消陶曉笛的參賽名額。

撥通西江電視台的工作電話,

拒絕西江電視台對陶曉笛的推薦。

撥通喬大海的電話,

對喬大海表示誠摯的道歉,再次接受喬大海的推薦申請。

最後一步,畢華生拿著喬大海給他的喬曄的電話,撥通了喬曄的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