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你是說,如果威廉敏娜沒有和阿爾伯特結婚,那麼他們是有可能的?”
顧問(笑):“事實上,當你理智地分析了他們的處境後,你會發現,即使沒有阿爾伯特出現,他們在一起的機率也很小。”
主持人:“我知道他們有身份的差距。她之前是女公爵,而他是她的仆人。然後她是女王,而他又成了首相。”
顧問:“這隻是一部分。畢竟首相總有離任的一天。我想說的,其實是角色的問題。關鍵取決與他們在威廉敏娜的人生裏,扮演著什麼角色。”
主持人:“你說他們,也包括了阿爾伯特親王。”
顧問:“是的。我這樣說:在威廉敏娜的童年時期,她人生裏長輩的角色是比較缺失的。特別是她被帶到了奧丁後,離開了外祖父,而年邁的祖父並沒有多餘的精力來照顧她。於是,漢斯博格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她生活裏的父親、兄長、導師、朋友,甚至保姆。所以她對他非常依賴,因為他的多重身份,讓他分量加重。12歲的時候,她和漢斯博格分離。這個時候她還是個孩子,並沒有男女之愛的概念。所以漢斯博格的這個身份一直維持下去。”
主持人:“聽起來就像是一個無奈的悲劇。”
顧問(笑):“是差不多。威廉敏娜逐漸長大,到了她18歲,她即使沒戀愛過,荷爾蒙也能幫她做出反應了。這個時候,阿爾伯特出現了。”
主持人:“一個門當戶對的少爺。”
顧問(笑):“是的,是的。他們年齡更相近一些,關係則更加平等。他在她麵前不是一味地遷就的下屬。他們是合作的關係,威廉敏娜會主動配合他。這樣一來,兩個人就有了互動。阿爾伯特就擔當起了這個關鍵的‘異性伴侶’的角色。”
主持人(笑):“我可以接著你的話接下去說了。等到漢斯博格回來的時候,他依舊隻能是他原來的角色。而威廉敏娜的自律又讓她克製自己的感情,保持他們的關係在正軌。”
顧問:“是的。她非常嚴謹自律,否則她也無法年紀輕輕就有那樣一番政治成就。”
主持人:“我們總說,人生如戲。那麼這真是一場錯過。”
顧問:“可以這麼理解。”
主持人:“那麼,威廉敏娜就真的對漢斯博格沒有一點脫離掌控的感情?”
顧問:“如果我們能去問她的心的話。”
小盧浮宮的牆壁上懸掛著大多數都是和政治場合有關的畫像。在這裏,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女王和漢斯博格首相共同出現在畫麵上。而那張著名的《凝望》照,即使是現在,也時常在網絡上可見。那大概是媒體第一次抓拍到漢斯博格對威廉敏娜的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