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2)

<蘭陵王妃>

正文 第1章:非正文,可略過,關於本篇男主

以下簡略摘錄了一些網上百度來的資料。

本來想發在公告裏麵的,卻發不了,不符合公告要求。隻好放在開篇之前了。

北周武帝宇文邕(讀:擁)(公元543年—578年)字禰羅突,生於同州,母叱奴氏。幼好學,聰明有氣質,泰異之,曰:“成吾誌者,必此兒也”。12歲,封輔城郡公,閔帝即位(三晉宇文覺)拜大將軍,出鎮同州,明帝即位(長兄宇文毓),近柱國,投蒲州刺史,後為大司空,進封魯國公。公元560年即帝位後,對宇文護已經連殺其兩個兄長心懷不滿,更不甘心當傀儡皇帝,忍辱12年之久,於公元572才聯合宇文直(邕之同母弟)殺了宇文護及其子弟親黨。宇文邕開始親理朝政。

宇文邕是一位勵精圖治、負有遠見的皇帝,沉毅有智謀,克己勵精,聽政不怠。凡朝政大事、政令處置,都有自己的一套,不同凡響。他生活儉樸,諸事希求超越古人,對宇文護及北齊所修過於華麗的宮殿一律焚毀,錦鏽衣物,全都一概禁止。他平時身著布袍寢布被,無金寶飾物。他發現各宮殿如有華綺裝飾的,便立即嚴命撤毀,改為土階數尺,務為儉樸。他的後宮,僅有嬪禦十餘人。武帝勞謙接下,自強不息;以治國為己任,銳意進取。他致力於校兵閱武,步行山穀,履涉勤苦,皆為一般人所不能受。對下嚴酷少恩,但果斷明決,耐勞苦,征伐時躬親行陣,得士卒死力。每次征戰,身先士卒,深得將士崇敬。他的性格果決,能斷大事,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史載,這位周武帝勞謙接下,自強不息,打仗時步行山穀危澗,履涉勤苦,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周武帝自己甘之如飴。行軍時見有兵士光腳唄罰?芪淶凵踔鐐嚴倫約旱難プ癰?”?┥稀S氳卸哉螅?鄖酌笆甘??宦淼畢齲?啻尾畹鬩緣弁踔?鶘硐菟勒蟆?

為了增加收入擴充軍隊武帝強製還俗滅佛,使北周的的國力大大增強,公元577年武帝兵滅北齊。破齊以後,又降服突厥,進攻南朝,從當時周朝的氣勢來看,一兩年時間內,天下統一很快就要成為事實。

然而,天妒英才,不假予年,宇文邕北伐路上忽遇暴疾,死在兵車之上,終年才三十六歲。遺詔,太子宇文贇襲統大寶。他那“平突厥,定江南”的計劃最終沒有實現。隻能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散摘自網絡

蘭陵王才武而麵美,貌柔而心壯。因音容兼美,恐不足威赫,常著假麵以對敵。擊周師金墉城下,以五百騎士克周軍重重包圍,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特為舞《蘭陵王入陣曲》,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

散摘自《齊史》

明帝宇文毓(534-5毓明敏有識量,寬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子之量,護頗畏憚,遂進毒弑之。在位三年,年號武成,諡明帝。毓幼而好學,博覽群書,善屬文,詞彩溫麗。及即位,集公卿以下有文學者八十餘人,於麟趾殿刊校經史。又捃采眾書,自義、農以來,訖於魏末,敘為世譜,凡五百卷,又著有文章十卷,行於世。

散摘自《周史》

正文 第2章:白雲千載空悠悠

我叫鄭翎,今年十七歲。在我七歲那年,父母離異。母親與續任丈夫去了美國,兩年後,父親也續娶了一位繼母,他和繼母南下廣州發展事業,商途一帆風順,事業紅紅火火。我則獨自留在北京讀書,守著空蕩蕩的大房子,衣食無缺,父母每月分別都會寄來數額不菲的生活費供我隨意揮霍,隻是我每年能見到他們的次數屈指可數。一個遠房姑姑從小就照顧著我,父親每月會提供薪水給她。但是,我仍然很孤獨。

我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做著同樣的一個夢了?夢裏,我站在一座高高的城牆上,牆下是密如蟲蟻的軍隊,軍隊呈鐵桶陣形將城牆圍了個水泄不通,在一片震耳欲聾的呐喊聲中,這支軍隊開始發起一輪又一輪勢如潮水的攻城之戰,形勢岌岌可危,空氣裏彌漫著一種絕望的死亡氣息。

然而,攻城的軍隊忽然如潮水分流一般紛紛退讓,隻見一隊數百人的騎兵高聲呐喊著衝出了這條血路,他們在一位騎著棕色駿馬的將軍帶領下來到了城門之前。這位將軍身穿銀色鎧甲,手持利刃,在人群中格外醒目,然而最吸引人的是他的臉部,他的臉上帶了一個麵目猙獰的麵具,看了叫人不寒而栗。

那名戴麵具的將軍抬起頭來,忽然高聲呼了一句:“翎兒。”

於是,我聽到自己興奮的聲音:“我在這裏,我答應過你,我一定會在洛陽等你。”

此時,正值夕陽西下,彩霞如絢麗的錦鍛鋪滿天幕,滿天的浮雲流光溢彩,我看到他瀟灑的摘下了頭上的麵具,然而,在一陣刺目的霞光之中,我卻總是猛然驚醒過來,心口一陣悸痛,臉上的淚水不知何時早已泛濫成災。

給自己倒了一杯冷開水,喝完後,我獨自坐在大床上,孤單的看著大大的房間。暑假又要開始了,從十三歲開始的寒暑假期,我就開始獨自一人在全國各地遊曆。貴州,四川,雲南,西藏,一處處地方,隻有我一人背著一個大大的背包四處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