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炮火
作者:巴巴拉·W·塔奇曼
目錄
出版說明
作者的話
第一章葬禮
計劃
第二章“讓右翼末梢袖拂海峽”
第三章色當的陰影
第四章“隻需英國大兵一人……”
第五章俄國壓路機
爆發
爆發
第六章8月1日:柏林
第七章8月1日:巴黎和倫敦
第八章布魯塞爾:德國的最後通牒
第九章“葉落之前凱旋歸來”
激戰
第十章“當時在逃的敵艦‘格本’號”
第十一章列日和阿爾薩斯
第十二章英國遠征軍開往大陸
第十三章桑布爾河和馬斯河
第十四章在洛林、阿登、沙勒羅瓦、蒙斯等地的潰退
第十五章“哥薩克來啦!”
第十六章坦南貝格戰役
第十七章火燒盧萬
第十八章大海、封鎖、強大的中立國
第十九章撤退
第二十章巴黎是前線
第二十一章馮·克盧克的轉向
第二十二章“先生們,讓我們在馬恩河戰鬥吧!”
後記
出版說明
本書作者巴巴拉·W·塔奇曼,美國人,1912年生,1933年畢業於拉德克利夫學院,以後在耶魯、哥倫比亞等大學學習,得文學博士學位,係美國有名的作家之一。她的著述頗多,其中本書(1962年)和《史迪威和美國在華經驗,1911-1945年》(StilwellandtheAmericanExperienceinChina,1911-1945)(1971年)兩書,曾分別於1963年和1972年獲“普利策獎”。現任美國文學藝術院(AmericanAcademyandInstituteofArtsandLetters)院長,是該院第一位女院長。
《八月炮火》是一部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史的著作。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1914年8月開戰的,本書就是敘述大戰危機的形成、爆發以及大戰初期的戰役。它以1910年英王愛德華的葬禮為引子,敘述了德皇威廉的野心,以及和英法等國的矛盾。接著分“計劃”、“爆發”和“激戰”三部分,生動地展開了對這場大戰的描畫。由於作者有高度的文學修養,對英、法、俄、比等國的曆史、民族性和當時的社會情況又有較深刻的了解,在寫作時又參考了大量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史的文獻和著作,並實地訪問了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因而文筆生動,所述事件、人物栩栩如生,對事實的分析、人物的刻劃和評價也較客觀。據作者自述,“書中有關氣候狀況,思想感情,以及公眾輿情,個人見解,都有所本”。作者運用了夾敘夾議的筆法,在敘述分析初期戰役交戰雙方在戰略和戰術上的錯誤,協約國之間的矛盾,以及德軍的殘暴,人心的向背等等時,必然引申出這些情況對戰爭的進程所起的深遠影響,預示了大戰的結局。因而本書雖非一部完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史,但它通過這段曆史時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以及一些事件之間的內在聯係、互為因果,反映了這個曆史時期的概貌,使人讀後並無片斷、孤立的感覺。
原書於1962年出版後,在美國引起了學術界和政界的重視。《第三帝國的興亡》一書的作者威廉·L·夏勒,譽之為“當代最佳書籍之一……全書從頭到尾都吸引著我”。美國總統肯尼迪,曾以此書贈給來美訪問的英國首相麥克米倫和回國述職的美國駐法大使詹姆斯·M·加文,並曾向多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