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珠之榮尊天下

作者:風幻顏

清史稿,固倫和榮公主(上)

固倫和榮公主,清高宗皇二女,雍正九年四月生,皇長子永璜同母妹,母為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側妃。

雍正九年十二月,公主因傷寒陷入昏迷,太醫束手,然半月後奇跡清醒。時世宗尚在大寶,聞之甚喜,遂將公主由藩邸接入宮中,並賜名“榮福”,寓意皇室子息繁茂福澤永昌。未幾,以寶親王長女,封和碩和榮格格,另封寶親王嫡女為和碩和敬格格。

公主自幼聰慧貞靜,深受世宗喜愛,綜世宗一朝,公主大多居於熹貴妃永和宮,更是常出入乾清宮伴駕,祖孫感情及篤。及世宗崩,公主與大阿哥遂請新君旨為先帝守陵,言辭懇切,聞者動容,帝後及皇太後雖然不舍,亦含淚允旨。時年公主四歲,大阿哥七歲。

乾隆三年,在帝後和皇太後的一再宣召下,大阿哥與公主終於還宮,時哲憫皇貴妃已於雍正十二年底病逝,按先帝和太後旨意,公主便養在嫻貴妃那拉氏永和宮中。

七歲還宮,公主請求與兩個兄長同入上書房讀書,帝允之,自此開我大清公主進上書房讀書先例。

公主聰慧不輸男兒,又能專心苦學,入上書房讀書便如魚龍入淵海,宗室百官皆歎可惜,此等慧才,竟非男兒。公主卻笑曰:男女之別,就如日月相異,日有金光照萬物,月有銀輝灑長空,世人皆重男輕女,卻不知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皆無性別差異。我雖是女子,卻也自小受家人疼寵,子欲養而親不在——瑪法已經故去,我自是要更加孝順瑪嬤和阿瑪額娘,這是為人子女的本份,不管是民間,還是皇家,都一樣。自此,宗室子弟及京中少年於學問上越發用功,八旗男女亦重拾尚武之風。

上書房讀書,慈寧宮及長春永和兩宮盡孝,公主一年中仍有一半時間要去泰陵拜謁先帝,其孝心,朝野皆頌。

公主貴而不驕,博學而仁孝,帝曾歎曰:皆言長公主貌似先帝,依朕觀之,公主性情最肖朕矣。

乾隆十三年,孝賢皇後富察氏薨,公主避居長春宮與泰陵兩地三載。

乾隆十四年,漠西蒙古準噶爾汗王喇嘛達爾紮即汗位,與帝修書,約定兩部互為姻親,同時派郡王阿古達木和台吉諾布阿穆爾進京求婚。

乾隆十五年,帝下旨,公主賜婚於準噶爾台吉諾布阿穆爾。

乾隆十六年六月,行封後大典,皇貴妃那拉氏晉為皇後,公主晉封固倫和榮公主。十月,公主於北京公主府下嫁準噶爾郡王諾布阿穆爾,月底,公主與額駙離京,皇長子定郡王親自送嫁。

十七年初,公主車駕至青海準噶爾部,汗王喇嘛達爾紮親率族人迎駕,公主見汗王行子侄禮,各部甚悅。五月底,公主與額駙辭別汗王回封地烏蘇格日。

烏蘇格日地處漠西漠北蒙古之間,北接羅刹國,乾隆十九年,羅刹國匪兵偷襲烏蘇格日,劫掠大批財物,公主額駙請旨自練民兵,帝允之,三月後,喀爾喀蒙古和準噶爾蒙古亦開始改革軍備。

乾隆二十一年,羅刹國匪兵再次偷襲烏蘇格日,因大清早有防範,匪兵大敗。二十三年夏,聽聞朝廷又有大量封賞送到了烏蘇格日,羅刹國匪兵再次侵入,不想終被民兵所圍,敗逃之際,喀爾喀和準噶爾蒙古鐵騎猶如神兵天降,趁機隨後掩殺,收複邊境大片失地。

乾隆二十四年,離開北京八年後,公主與額駙返京,定親王榮親王親率宗室青年子弟出城十裏迎接,以公主之尊,其榮寵空前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