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籌備手工業發展委員會的時候,維可和毛艾柯也順便統計了一下阿卡迪亞領地內所有的工坊和生產機構。
阿卡迪亞有很多工坊——接近兩年的和平時光,在韋斯特道格的大力扶持之下,光是鐵匠鋪,阿卡迪亞就有四家。
紐曼村和亞萊克修斯村各有一家小型鐵匠鋪,阿卡迪亞堡附近有一家小型鐵匠鋪和一家大型鐵匠鋪。
這家大型鐵匠鋪正是米蘭鐵匠巴巴羅薩·奇諾芝所經營。
在韋斯特道格的幫助下,鐵匠鋪已經有了四十八位雇員,同時發展出了長杆武器和標準佩劍兩條軍用生產線以及一條農產品生產線。
是時候以它為標杆,嚐試一些“企業化改造”了。
首先要做的,就是明晰股份和股權,明確股東會議和管理層的界限。
近代公司的雛形有兩個不同的生產實體作為標杆。
第一個實體是法蘭西王國圖盧茲地區的磨坊:榮耀巴紮克勒。
榮耀巴紮克勒建立於1372年,由12個沿著河岸的小磨坊合並而成。這些磨坊主通過共同出資、合夥經營來籌集資金,並把所有權益分割成合夥人的股份,每一股代表磨坊一定比例的收益。
磨坊通過磨碎穀物和製作酵母來獲取利潤,同時也經營包括捕魚,禽類養殖在內的副業。
磨坊的股份買賣可以和任何人進行,不隻僅限於磨坊主之間。磨坊在穀物大豐收時獲得收入,股東們也會收到相應比例的分紅。
這些小磨坊至少從12世紀開始就共享著巴紮克勒淺灘附近的土地,在漫長的曆史中一直它作為一個公眾公司存在到1946年,然後被法國電力公司收購國有化。
第二個實體則是大名鼎鼎的聖喬治之屋。
15世紀初,意大利的工業城市熱那亞的主要債權人家族創立了一個機構:聖喬治屋。
這個機構最開始的作用,是承擔熱那亞所有的未償還債務,並且可以管理城市的主要收入來源,比如海外貿易的關稅收入和準入許可。過了五六年,聖喬治屋發行了自己的股票,允許市民在二級市場交易他們的股票。
聖喬治屋,雖然隻是一個半公開的機構,但確實是早期的公司的雛形,它具有資產和債務概念、係統化管理收入和支出,也有管理層篩選製度和原始的董事會。
雖然聖喬治屋隻是為熱那亞提供借款這一項業務,但它仍然可以稱得上第一家現代化的公司。
因為聖喬治屋真正的創新之處在於它將熱那亞的債權人都變成了這家金融機構的股東,隻要城市的收入增長,股東就會獲得利益,熱那亞政府甚至允許股東獲得每年7%左右的固定收益。
聖喬治屋強有力地將市民們的利益和整個城市的利益聯係在一起,這種利益關係甚至超過了威尼斯人發行的政府債券——公共權益的概念也因此而發展。
熱那亞在15世紀達到全盛時期,當時它控製了很大一部分東地中海地區的貿易,而聖喬治屋作為一個類似“公司”的公共實體,在熱那亞人作為商人和金融家的海上貿易擴張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如果說榮耀巴紮克勒和聖喬治屋是“公司鼻祖”的話,那麼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則是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公司。
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60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602年,這兩家貿易企業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裏壟斷了歐洲到亞洲的貿易,扮演著公司和殖民統治機構的雙重角色。
西歐早期跨海貿易公司的發展,得利於大航海時代的紅利。
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歐洲人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繞道非洲南端和到達印度的新航線。
開辟海上貿易通道,就可以獲得這條貿易通道的壟斷權,也意味著有機會獲得豐厚的利潤。
在1550年,一家名為莫斯科威的英國探險公司,獲得了當時英國政府的授權,探索北方的貿易通道,他們也成功地開辟了與俄羅斯的貿易通道,為英國的紡織品拓展了市場。
一大批類似的英國探險公司存活了下來,並且發展迅速,比如弗吉尼亞公司,他們建立了美洲大西洋沿岸的殖民地;哈德遜灣公司,成功地在加拿大的土地上進行經營活動;當然,其中最有名的還是東印度公司,在1600年獲得授權,負責保證英國在亞洲南部的貿易活動,最終幫助不列顛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帝國。
在英國的模式獲得了成功之後,西班牙、荷蘭和葡萄牙也紛紛效仿。
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602年,與榮耀巴紮克勒的成立形式類似,它也是由許多分散的公司合並而成,東印度公司的探險者們是由數個荷蘭城市的商人讚助的,許多城市公司通過合並,最終成為一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