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時節,萬木向春。
距離東都洛陽有二百來裏山路的白鹿村中,一聲嬰啼劃破了原本寂靜的村落,同時春雷乍起,驚起飛鳥無數。
白鹿村不過百餘人家,村漢們勞作後最大的樂趣,便是去村南的“真如意”酒坊喝上幾杯,再扯些張家長李家短的閑話,直到街上傳來婆娘的叫罵聲,方才悻悻地回去,期待新一天的黎明。
今天日頭西墜,真如意酒坊卻門可羅雀。
小二倚在門口,回頭衝掌櫃的說:“我說掌櫃的,你說今天這是怎麼啦?難不成這幫窮鬼都改了習性不成?昨天李四可還欠著咱酒錢呢。”
掌櫃的放下賬本,回道:“誰知道呢,莫不是都被婆娘拴住了?”
二人談笑間,門前走過一人,小二一見,忙招呼:“李四哥,怎麼不進來坐會兒,今天可有新釀的燒刀子呐!”
那人想來便是還欠了這家酒坊酒錢的李四,可他頭也不回,急匆匆地邊走邊說:“你不知道今天龍老爺大擺滿月酒?聽說滿桌都是上好的大曲酒,誰人還稀罕你那兌了水的燒刀子。”言罷步子更快了,好像怕去晚了落不著喝似的。
小二搔搔頭,嘀咕道:“那你先結了昨天的酒錢呐!”
這位龍老爺名叫龍日慶,三十許人,本是外鄉人士,五年前初到白鹿村時一窮二白,但他仗著身上有功夫,為人又極是大膽,敢去旁人不敢攀岩的懸崖絕壁中采來上好的藥材,以此起家,之後築屋置田,自是不在話下。
頭年,龍日慶迎娶了村中豪族張員外家的千金,此時壯年得子,更是意氣風發,大擺宴席相邀鄉眾,一時好不熱鬧。
龍宅庭院開闊,十桌大席擺將下來,仍很寬敞,院內人頭攢動,吆喝不止,人來人往,亂亂哄哄。
龍日慶端坐在居中大桌上首席位,國字臉上青須冉冉,兩眼顧盼之間,精光四溢,一副誌得意滿的神色。
他身披貂絨大氅,手中抱著一團大紅繈褓,瞧繈褓內的嬰孩,肉嘟嘟的臉上一雙大眼滴溜亂轉,端得是機靈可人。
村中老秀才舉杯走到龍日慶座前,道:“恭喜龍老爺喜得麟兒,看公子麵相,日後定非池中之物,出將入相、光耀門楣,那是指日可待!”
龍日慶哈哈笑道:“多謝老相公妙語相讚,以後定讓這孩子拜到老師門下,還望老師到時不要推脫啊。”一時氣氛歡愉,眾人讚聲不絕。
就在此時,就聽街中傳來“鈴鈴、鈴鈴”的銅鈴聲,聲音雖不是很響,卻無比清晰,鄉人們都麵有訝色,抬頭向門外望去。
但見寬丈餘的龍宅府門,立著一個消瘦的身影。
來人一身道士打扮,藏青色的道袍打著四五個補丁,已是洗得發白。他右手執一支竹杖,上麵掛著書有“向天問道”的白布幡;左手慢搖著一支金黃銅鈴,“鈴鈴”之聲就從這小鈴兒裏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