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值得鼓勵。這位管理學家犯了片麵、偏激的毛病。即便是鼓勵學生培養勇氣,也應當注意勇氣和智慧的結合。他怎麼能夠用這種不恰當的例子作為勇氣的注腳呢?”
所以,一方麵要培養勇往直前的精神,拋開眼前的利害得失,最大限度地爭取成功;另一方麵也要避免走入偏激、愚勇的死胡同,學會用自己的智慧做出冷靜、客觀的判斷。
後記:Google和中國(1)
--追隨我心的選擇
2005年7月19日,我離開了微軟,加入了Google。一次簡單的工作變換,因為被訴訟,在新聞界被炒得火熱。網上的謠傳、批評、推崇、揣測、驚訝不斷。現在,身處於官司訴訟的暴風眼,我隻能說:
“一切事實在下一年都會公諸於世。我做的事,沒有違背這本書裏的原則,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也有人想知道:“為什麼要做這個決定?為什麼離開微軟?為什麼加入Google?”對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
“我必須聽從我心中的聲音,我的心告訴我:Google和中國,這才是追隨我心的選擇。”
微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公司。我在微軟學到了很多,受益非淺。尤其令我終身難忘的是,有機會和比爾·蓋茨先生共事。
作為一個個了不起的公司,微軟值得我們學習。
但是,Google是一個讓我震撼的公司。
令我震撼的是Google的“新一代技術”和那種對創新的熱情。我發現Google遍地寶藏。它的技術和產品已遠遠超越了搜索領域,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它的每一個產品和網絡服務都是“讓人驚訝的好”。它以“一切自己動手”為原則,像一個大實驗室似的,讓公司的計算機科學家能夠自己設計特殊的軟件和硬件,並從中體會到“有重大影響力”的感覺。它能夠經過新的軟件開發模式,使網絡具備可以直接更新軟件的能力,讓用戶不會再有漫長的等待,從而真正地把互聯網服務發揮到淋漓盡致,造福社會,引領我們進入網絡技術的新時代。這些新的技術其實就是一種新的創新模式,是我向往並渴望學習的。
令我震撼的是Google對誠信的執著。Google是一個“不做邪惡的事情的公司”。它絕不允許損害用戶的利益,也不允許Google的員工買公司的廣告。我第一天上班的時候,一位新來的同事提出了一個 “先發製人”的戰略。在別的公司,他可能會被認為是天才。但在這裏,他周圍的人馬上說:“這是邪惡的。你希望別人這麼對你嗎?”然後,他很不好意思地收回了他的意見。這是我向往的一片“誠信”淨土。
令我震撼的是Google對大眾利益的追求。Google上市時,堅持讓股民直接買Google的股票、而不是由大投資銀行分配給大戶的做法,得罪了不少投資銀行,但卻得到了民眾的好評。Google 是一個先讓用戶滿意、然後再考慮賺錢、如果不賺錢也沒有關係的公司。Google大部分的軟件和服務都是免費的,而且許多軟件和服務雖然推出多年仍沒有找到好的商業模式。但隻要能夠幫助大眾,Google就會繼續做下去。這種對商場上慣有的“唯利是圖”作風的摒棄,贏得了用戶的心,也帶給了員工一種社會責任感。這是我尊敬的一種難得的信念。
令我震撼的是Google的“激情魔力”。我認識的許多朋友都去了那兒。有些是資深研究者和科學家,我發現他們以前的憔悴消失了,他們充滿了活力;有些是我的學生,我發現他們像找到了一個夢幻之家,上班像是在享受。當我見到這些人時,跳進我腦海的就是我在第三封信中寫的:“當你對某個領域感興趣時,你會在走路、上課或洗澡時都對它念念不忘,你在該領域內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進一步,如果你對該領域有激情,你就可能為它廢寢忘食,連睡覺時想起一個主意,都會跳起來。”這種對工作的熱情是讓我激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