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段(1 / 3)

黃芪,則是根據病人目前本虛的程度所加。

說到這裏,另外兩位專家還是讚同這個方子的,雖然和他們所開的方劑有區別,但是思路還是差不多的。

不過說到後麵破血的藥材,他們就有點不讚同了。

因為很明顯,蘇茂言在對病人淤血情況的判斷上麵和他們是不一樣的。

他們說的是活血,用的也是活血的方子,因為他們兩人認為病人的淤血情況並不嚴重,不用太過用力,活血就行。

而蘇茂言則認為,這位病人的淤血狀況比較嚴重,所以得破血。

意見不合,三人隻能同時看向負責方劑的負責人寧專家。

寧專家是他們裏麵年齡最大,也是從業時間最久的,所以這次的項目研究也是以他為主,再加上他的資曆和水平也能服眾,所以在方劑這一塊兒上,他們肯定是更願意參考寧專家的意見。

當然了,另外兩位專家因為意見一致的原因,所以盡管寧專家還沒發話,但是他們心裏麵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不用說,肯定他們的判斷是對的,畢竟蘇茂言才多大啊,在辯證這一塊兒上,蘇茂言判斷過的病人,或許還沒有他們治療痊愈的病人多呢。

不過他們也能理解這種辯證的失誤,畢竟他們年輕的時候,十個病人裏麵有兩三個能完全辯證正確,已經是超常發揮了。

就在兩人心裏麵的念頭一個接著一個的時候,寧專家開口了。

“我個人認為,這位病人血瘀的情況,是屬於相對嚴重的類型。”

寧專家話音一落,就見另外兩位專家齊齊看向了他。

不過他也是見慣了撕逼的,仍然繼續道:“所以我讚同茂言的判斷,在方劑之中,應為是以扶氣為主,破血為輔,當然了,也可以根據病人的情況輔以靜脈注射生脈注射液,加強益氣的效果。”

寧專家說完後,另外兩位專家就有意見了,開始問起來為什麼寧專家會認為這個病人的淤血情況需要破血,而不是活血。

活血的效果確實要比破血稍弱一些,但是他們卻認為以目前病人的情況來看,活血要更加適合一些。

寧專家解釋道:“病人心絡瘀阻的情況已經比較嚴重了,從脈象中就可以看出來,病人的脈搏極為細澀,除此之外,舌頭上的瘀點瘀斑也很嚴重,我讚同茂言是因為我也覺得,目前病人適合下重方,因為以他的情況,後續發生再狹窄的幾率非常大。”

其實早在問大家之前,寧專家就是這麼想的,他也猜得到,或許另外的三個人和他的意見會有所不同,因為在活血和破血的選擇上,前者穩健一點,後者在這時仿佛稍顯偏激,但是從他這麼多年的行醫經驗來說,他的知識積累告訴他,針對這個病人的情況,破血才是上上之法。

隻是他實在沒有料到,蘇茂言的想法和判斷竟然和他是一樣的。

這也讓他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因為蘇茂言開的方子和他雖然不太一樣,但是整體的思路卻是一樣的,所以他雖然神情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心頭還是很高興的。

聽了寧專家的話,另外兩位專家仍然覺得穩健一點比較好,所以持保留意見,不過這個方劑這一塊是寧專家負責,所以最終給病人開的方子還是遵循了寧專家的意見。

隻是整個康複治療的過程中,隻有方劑肯定是不行的,還得輔以針刺的治療。

李專家是負責針刺的,所以他也率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取穴的方法上,他認為辯證取穴的方法更加適合這位李姓患者。

蘇茂言聞言也點頭,他也是這麼想的,病人主要是氣虛和血瘀,所以穴道的選擇應該是關元、氣海、期門、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