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跟你講,俺秀兒…(1 / 2)

下午四點半,某鎮某村聯合辦幼兒園,姚秀兒估摸了下點兒,打算早點兒的收工。今兒個是俺秀兒的二十四歲生日!

剩菜剩飯剩幹糧大包小包收攏了,裝進大背包……剩湯剩粥剩豆漿灌瓶兒裏,裝進大背包……慣用的廚皇牌兒廚具仔細洗淨擦飾的蹭亮,還是裝進大背包……

我跟你講,咱可是在北京大飯店當過廚子的人!所以,廚具什瑪的單人單套是最起碼的標準兒!

背上雙肩背包,姚秀兒挺著碩大的肚子步履蹣跚的邁出南屋的廚房,走到幼兒園院子裏。別看俺年輕,我跟你講,俺秀兒可是三胎孕媽媽!生活職業兩不誤,標準的新時代女英雄。

說是幼兒園,其實就是由大型的村居改建的。北邊一溜雙層五間大瓦房,一層上課一層午睡。周圍一圈兒配房搭成四合院兒。配屋倉庫廚房加職工(目前就俺秀兒)宿舍。四處宅基地大小的院子,擺上滑梯蹦床兒,院牆上刷刷彩色塗鴉,齊活兒了。這得虧是大冬天,不然院子裏大部分地片兒還種著豆角茄子韭菜大蒜……

正兒八經的幼兒園老師就倆,村支書的兒子和兒媳兒婦兒。中專文憑!所以,我跟你講,俺秀兒也是個文化人!俺是正兒八經的某高級技工畢業,科班廚子!俺讀過一車的菜譜,中西結合的!上學的錢俺一個人掙出來的!

剛走過大門底兒,女幼師,也就是村長兒媳婦兒急急火火的衝出來,邊走邊喊著:“秀兒,別忙走!眼瞅著天兒不準頭兒,看著要下雪。俺急著接大瓜兒來,園兒裏留的崽你帶個活動課……”

“得咧……”瞧著沒有,俺廚子也能帶課!所以,我跟你講,俺秀兒也是能耐人!俺十多歲開始幹廚子,全村兒裏的紅白喜事兒著俺一個人忙活著!

帶個活動課,姚秀兒也是習慣了的。以往村長媳婦兒有點啥事兒,都是這麼幹。

將孩子們撒到院子裏,大門一關!玩去吧!活動課麼!姚秀兒搬了個馬紮兒往大門底下一座,防著小孩子們往外跑,也應對著零零散散來接孩子的家長。平時都是村書兒親自看大門兒的。有時迎來送往的還能撈根煙抽抽。所以,我跟你講,俺秀兒幹的這活兒老體麵了!以前漫山遍野十來個村兒的女娃娃,俺秀是唯一一個出去上過學的。還是自己掙的學費逃家出去的。

村級幼兒園,總過三十來個孩子,兩個老師,名義上分了四個班兒。現在全部待在院子裏邊上課邊等人來接。

天陰沉的可怕,仿佛隨時都會掉下來。幼兒園的孩子家長也開始陸續的接孩子了。也不用接送卡兒。就這幾個孩子,咱家庭情況都摸清楚了,孩子家長都認識。

所以,我跟你講,俺秀兒天生有造化的。因為俺秀兒見過的人都能認過來。

待天上揚揚撒撒的落下雪花兒時,已經隻剩下六個小孩子了。

山溝溝裏,男娃娃比女娃娃金貴。剩下的隻有一個男孩子,是快六歲的孫果兒。留守兒童,爺奶年紀都大了,這種天氣行動不便,八成得自個兒回去。

剩下的五個都是女娃娃。六歲的引娣兒是這些孩子中最大的一個,幼兒園超齡學生。上有招娣兒下有幼妹幼弟,顯然不會有人記掛著這女娃娃去小學報名的事兒。

接下來是五歲半的薑六丫兒,四歲的金妮兒……妥妥的鄉土氣息的名字。

最後四半歲的美鳳兒和剛兩歲的麗鳳兒是姚秀兒的倆閨女。看著了吧?!我跟你講,俺姚秀兒是個有想法的人!十歲頭上就跟著大鍋鏟兒當學徒工走街串巷的長見識!剛長見識那會兒就硬生生的給自己改名,拋棄了招娣兒的大名兒。有了閨女之後也頂著重重壓力給取了好聽的名兒!

下雪了,孩子們自覺的聚到大門間兒的廈子底下玩兒。農村的孩子早當家,五六歲的女娃娃已經是家務好手了,帶弟妹也是常有的活計。姚秀兒大著肚子,平日裏都是美鳳兒帶麗鳳兒。幼兒園裏,是她們難得的休閑時光。俺秀兒是瞅著這幼兒園能帶倆孩子,還管三頓飯才來當大廚的。

農家也沒啥好玩具,大門底下停著一輛雙輪板車,車上放著大大的簸籮。這會兒,一群小孩子在簸籮上爬上爬下的玩著。麗鳳兒太小,爬不上板車,由引娣看顧著在簸箕裏玩手機。

“麗鳳兒,少玩會兒手機!小小的年紀傷眼!有電話來麼?!”姚秀兒將手機撈回來。這還是外出打工那幾年買下的時髦機,現在已經是殘破不堪了。卡頓,蹦小廣告,還老死機。刷個農場都卡殼兒,除了接打電話,也就倆孩子願意點答著玩個小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