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雖如此,心裏總歸留了意。
中午吃過飯,兩人一起去圖書室。
楊佩瑤逐份查看往期的杭城日報,看到上麵發表了不少署名“後乾”的文章,大都是關於風花雪月吃喝玩樂一類。
諸如吃餃子,他推薦一家叫做“華春”的餃子館,裏麵的餃子是順著邊捏成的,而不是兩隻手攥在一起擠成的。
這樣餃子皮厚薄更均勻,口感好。
而喝茶,要屬“吳韻”茶館,因為沏茶的水是取自吳山的泉水,口味清甜。
字裏行間隱約透露出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高敏君一邊看一邊笑:“這家夥果真長了隻狗鼻子,哪裏有好吃好玩的,都瞞不過他……每天都吃吃喝喝真是太幸福了。我感覺他家裏條件應該不錯,你覺得呢?”
楊佩瑤深以為是。
不說別的,單隻這幾次見麵他穿的襯衫,紮的領帶,就不是一個報社職員所能負擔得起的。
何況他還自己租房住,又是一筆支出。
他家在北平,又受過良好的教育,為什麼千裏迢迢跑到杭城工作?又
要在杭城待多久?
如果兩個人真要談戀愛,這些事情一定得問清楚,眼下楊佩瑤沒這個心◎
四姨太笑道:“最近新安百貨服裝賣得火爆,永安著急了,開始折價銷售。最好兩家爭相降價,咱們趁機買便宜衣裳。”
“買的不如賣得精,他們再便宜也能賺錢,”楊佩瑤笑著看向太太,“娘想哪天去?我陪您。”
說起來慚愧,因為太太深居簡出,她還從來沒陪太太逛過街。
太太隨口問道:“明天星期六,你們沒有約會吧?”
楊佩瑤很慶幸把程先坤的邀約推了,連忙搖頭,“沒有。”
遂定下明天晚上早點開飯,開飯後逛百貨公司,順便二姨太還能聽出新戲。
吃過晚飯,楊佩瑤正學習,楊佩珍推門進來,很自然地湊上前看了看,“哎呦,原來真是在用功,我還以為你隨便說說。”
楊佩瑤怕她認出自己筆跡跟以前不同,忙合上本子問道:“有事兒?”
楊佩珍神秘兮兮地道:“跟你打聽個人,你知道高省長有個侄子在你們學校讀書?”
“誰呀?”楊佩瑤一臉茫然地問,“叫什麼名字?”
“我就是不知道才跟你打聽。前幾天聽人說的,是高省長弟弟家的孩子,特地從老家接來杭城讀書。我以為你知道,想讓你介紹給我認識。”
楊佩瑤一口回絕她,“不認識。”
“你幫我打聽一下唄?”
楊佩瑤仍是搖頭,“你連那個年級都不知道,我怎麼打聽?單我們班裏就有三個姓高的,全校怕是得一二十個,我能挨個問問誰是高省長的侄子?”
楊佩珍賭氣道:“怎麼就不能打聽了,還是不想幫忙唄?”
楊佩瑤肯定地回答:“確實不想幫。”
“不幫算了,我找高敏君。”楊佩珍氣呼呼地離開。
楊佩瑤翻個白眼,重新打開本子。
先前做題的思路被楊佩珍打斷了,又得重新思考。
楊佩瑤完全投入到學習中,等把前麵兩個單元的知識點整理完,再看手表,發現馬上就要十一點了。
而外麵不知何時下起了雨,狂風裹挾著雨珠撲打在玻璃窗上,“嗒嗒”作響。
一夜秋雨,及至天明方停,而氣溫又降了好幾度。
楊佩瑤晚上沒睡好,隻覺得頭暈沉沉的,勉強爬起來吃了早飯。
太太見她仍是穿昨天的呢大衣,特地讓她加了件夾襖,裙子裏麵也加了絨褲。
走出家門,楊佩瑤禁不住打了個寒顫。
還是穿少了。
可又不願意穿得鼓鼓囊囊地沒法活動。
不由想起前世的羽絨服,有長款有短款,樣式漂亮輕軟舒適,最重要的是暖和。
她們上課的時候學過,一斤羽絨相當於兩斤絲綿或者三斤棉花的保暖效果。
而羽絨服至少要到八十年代才能產生,那時候養殖場大規模發展,鴨絨和鴨毛的來源有了充足保證,藥物消毒技術也能達到需要,還有塗層尼龍、滌棉布料的興盛,共同促進了羽絨服的誕生。
而現在,農村窮得連飯都吃不飽,拿什麼來養家禽?
楊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