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武十三年,齊國送上公主,祈求和親,待到公主來京都卻發現此人並非齊國公主,乃是公主貼身侍女,審問之下才得知公主與情郎私奔。弘元帝大怒,命令軍隊不再延遲,直接攻打齊國。
承武十四年,齊國國破,齊王拋下妻子兒女帶著最後的一隻私軍逃走,逃至西川,被已投降的魏王降將抓住,送至大楚京都。弘元帝下令留侯升至留國公,可不降爵襲三代。
承武十七年,倭寇侵犯東南沿海,襲擊漁民,搶劫商船。弘元帝命令水兵直接還擊,配合剛剛研製沒多久的新船,直接打到了扶桑。扶桑成為了大楚一個島,扶桑的太子則被接到了大楚京都,封為伯爵。
承武十八年,大楚攻打最後一個大國,燕國。燕國地處偏寒,人民困苦,但是窮山惡水出刁民,越是困難的地方出現的軍隊就越難打,此戰足足打了五年,燕王親自投降,條件是放過燕地百姓。弘元帝應允。燕王來到京都被封為平王,至於燕地的百姓,除了部分實在死腦筋的人,其餘全被打亂的方式分別送到別的地方,教會他們生存所需的一切,然後慢慢在別地紮根下去。倒是沒有多少人不願意的,燕國雖然也為五大國之一,卻是最窮困的,燕國多山地,土質問題再怎麼努力也種不出多少糧食,每年餓死的孩子都不知道有多少,能夠養活一家人,既然是怎麼都打不過的,燕國國王已經投降,那麼他們也沒什麼好堅持的,來到富庶的魚米之鄉,終於有辦法能夠養活全家人。
承武二十一年,丞相凰袁浩病重,皇後娘娘凰北雪與弘元帝墨楚寒親去看望。一年之後,凰袁浩參加完儀安公主的婚禮,辭去丞相之位,獨身一人去往他鄉,想要靠自己走遍全大楚。
承武二十三年,高麗有采參人偷偷來大楚邊境采參,並且將其作為貢品送至大楚,弘元帝下令攻打高麗,一年後高麗正式成為大楚的一個州。
承武二十五年,漢王大婚,長安公主大婚。
承武二十六年,弘元帝墨楚寒退位,太子墨景軒繼位,尊號開元,史稱開元帝,年號康正。
康正七年,凰袁浩著書地理誌《楚國》,包括了扶桑,高麗等地的地質文化,風土人情。
康正八年,凰袁浩病重,掙紮著見過女兒最後一麵就去世了,送葬是太上皇弘元帝和開元帝一同送葬。
康正十九年,太後凰北雪身染重病,逝世,次日太上皇弘元帝逝世,兩人手交疊在一起,怎麼也拉不開,開元帝與儀安長公主弟弟漢王妹妹長安長公主商量之後,決定重新做一具合棺,將父皇和母後一同下葬。母後的諡號是慈安,是生前她自己選的。
附:
承武七年
銀川公主看著麵前的人送來的酒,她的侍女想要掙紮卻被來的人死死地按住了,盡管如此,她嘴裏還是不住地說:“公主,不要喝啊!公主……”又很快被人堵上了。
銀川的臉色十分平靜,哪怕是自己嫡親兄長送過來的毒酒也沒讓她變過半分表情。其實她早就知道了。
在當初一起逃亡的時候,明明自己的兄長對自己很好的啊,得知自己被抓,還派人來救,結果自己也被抓進去了,在那個時候,他還安慰自己不會有事。
可是,什麼時候他開始變了呢?
是從她和大楚的官員唇槍舌戰借來了大楚的五萬軍隊開始?是從她一次次地幫助解決兄長的所作所為的漏洞開始?還是兄長終於成功做了太子父皇卻把皇族的暗衛交到她手裏開始?
或許,這一切應該就像那個冒充的“秦安平”說的一樣,作為公主,她太出色了,出色到威脅自己兄長的地步,所以哪怕她是他的嫡親妹妹,為了他的統治,也是照殺不誤。
她也曾看過東晉的史書,知道有一層被強行剝除的曆史,東晉曾經出過女皇,那時候女皇的哥哥本來是太子,卻是十分不堪,當時的晉王擔心好不容易才恢複生氣的東晉會被自己不成器的太子毀掉,而別的兒子加起來都比不上一個女兒,為了東晉,他直接禪位給自己的女兒。對於東晉來說是一個成功的開始,但是對於那位女皇而言卻並不快樂,因為女生外向,為了避免東晉的皇位落入外姓之手,女皇一輩子都沒有成婚,曾經青梅竹馬的表兄早早地娶了妻子。最後皇位傳給了女皇兄長的一個出色的嫡子,可是她大概不會想到自己的太子哥哥會喪心病狂到這種地步,逼著兒子把那段曆史全部改掉,改成了是他當皇帝的史書,為了這,不知道殺掉了多少史官。後來,唯一一本沒有改動的史書放在東晉的藏書閣,還是她發現的遞給了哥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