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娃子的娘沒病的時候,也告誡過他,這沒有具體的答案。總之,你按照爺爺教著這樣做,就行了。不需要找到具體的答案。哪怕你就是問其他人,也沒有標準的答案。
或許隻會徒增煩惱而已。這是約定俗成的東西。是從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很多都是習慣成自然的。並不可能講述什麼一番道理出來。
這個好比天上要下雨。地上要流水一樣。這些都是自然現象。
當然小孩子對任何事情抱有好奇心很好。好奇心也是學習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但是好奇心並不代表著鑽牛角尖。很多常見的事情,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盡管大人告誡過他。寫字是有順序的。不過年紀幼小的他,也顧不了那麼多。能夠把字完完整整寫出來,有時候都難能可貴了。
所以剛才用木炭在地上寫的字。說實話有點難登大雅之堂。還好寫的字都在灶堂。
乍一看上去,仿佛是一根一根小火柴,疊加的腳手架,一根根歪歪扭扭,火柴一般的筆畫,仿佛稍微搖晃,它們的筆畫就會散落一地,東倒西歪一樣。
特別是德娃子寫,他老娘名字的第二個字“津”。因為是左邊三點水。
特別是,寫了三點水,這個偏旁的過程中,寫的實在是太鬆散了。上麵一個“點”,和下麵兩個”點”,彼此的距離實在是太寬了。
因為“津”這個字,是左右結構,偏旁是三點水。
上麵那個點兒和下麵兩個點兒。中間隔得距離太寬了,確實不好。倘若下麵兩個“點”,在一起曖昧的話,上邊那個“點”,想回來抓“姘頭”,都抓不著雙,因為找不到證據。主要是路程太遙遠了。
上邊那個筆畫”點”,和下麵兩個筆畫點“,彼此隔著距離實在是太寬了,說不定下麵兩個”點“,他們之間發生了誤會,下邊的筆畫“”點”,還要大聲呼喊,上邊兒的筆畫“點”,才可能聽到,才能回來幫忙。
總之,筆畫之間的距離太寬了。這都散架了。
肖津玉,轉眼三個字,德娃子已經寫完了。雖然說轉眼之間的時間。不過是相對的而已。其實德娃子在寫的過程中。還是用了很長的時間?
德娃子到底是個小孩子?寫的過程中不僅僅不集中。而且寫字的效率,也特別低。這三個字完全是在比比畫畫中有形成的。
德娃子好像就做了一件特別吃力的事一樣。感覺寫的過程中特別的費勁。
當然這跟他年紀小,掌握字詞的能力很差有關。
”娘看著啊!你的名字我寫出來的。寫的怎麼樣?“德娃子說這話的過程中,還是把以前恃寵撒嬌的毛病帶出來的。
“”好。”甜貴妃在答複的過程中,明顯有很敷衍的態度,因為德娃子在寫的過程中,“肖津玉”,這三個字還是沒有寫正確。
特別是第三個字“玉”,最後那一筆居然忘了。
甜貴妃隻是簡簡單單的說了一個“好”。就沒有下文了。並沒有說哪裏好怎麼好如何好。而是因為這個字確實寫的有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