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律師,我做過很多糾紛案的谘詢。其實引起這些糾紛的根源多是人與人之間的怨恨。怨恨是很棘手的,連親近的人之間都會產生怨恨,甚至很多人無理由地就怨恨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但是,怨恨是不好的。

因為怨恨會讓好運離你越來越遠。

相反,消除怨恨,運氣會不可思議地變好。

我曾有一個七十多歲的委托人,他是一家公司的社長,有一天跟我做完生意相關的谘詢後,突然和我說了這樣的話:

“其實,我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

經常會有委托人和律師聊到自己的成長——在和對方交往還不深的時候,想要和對方拉近距離,通常就會聊一些自己童年時代的事情。

委托人和律師談到自己的成長,其實也就是希望能得到律師的理解,希望像自己人一樣,能順利進行之後的談話。

當時我聽他說起自己童年的時候,也以為和以前的情況一樣。

“母親在她三十五歲的時候,突然生病去世了。那時的我才十二歲。因為太小了,所以生活得很艱辛……”

他母親去世的時候是昭和三十年(1955年)左右。那時日本還處於非常貧困的時期,能想象出當時他經濟非常困難的樣子。

“從那時開始,一直都過著非常艱苦的日子,所以我開始怨恨起我的母親。

“‘我遭受如此的痛苦,都是因為母親一點也沒有盡到她作為母親的責任。’我就是抱著這種態度活著的。”

他這樣想當然無可厚非。想到昭和時期的那個情況,我也會這麼想。就算沒有遭遇如此悲慘的事,可能也會怨恨自己的親生父母,何況是經曆了那麼長時間的苦痛。我聽著都能感受到他的艱辛。

然而,那個人痛苦的表情在說到這裏時發生了變化。

“在母親27周年忌日的時候,姨母對我說了這樣的話:

“‘我的姐姐,也就是你的母親,在生命最後的最後,一直在向大家托付你。

“‘明明自己的身體已經虛弱到吃不下任何東西,頭腦也不清醒了,甚至連躺在旁邊的是誰都不知道了,她還在向醫生,向護士,向我,向她周圍的每一個人,不斷地拜托你的事情。

“‘“請把我的孩子……我的孩子……”

“‘一直這樣不停地不停地拜托著,直到最後死去。’

“聽到這些,我突然明白了。

“幼年失去母親的我的確是痛苦的。但是,留下如此年幼的我逝去的母親,一定比我要痛苦十倍百倍。

“當終於意識到沒有對母親盡到孝道的時候,我從心底感到抱歉。”

那個人哭了,我的淚水也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聽了姨母的話以後,他對母親的怨恨完全消失了。後來,他成功經營了一家公司,過著幸福的生活。

我想,應該是因為他意識到了母親的恩情,才改變了他的命運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