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妄語(1 / 1)

無心可修,無道可用;

真假俱造,即如如佛。

【公案】

大德道光禪師有一次問大珠慧海禪師:“禪師!您平常用什麼心修道?”

大珠慧海禪師說:“老僧無心可用,無道可修。”

“既然無心可用,無道可修,為什麼你每天要聚眾勸人參禪修道呢?”

大珠慧海禪師說:“老僧我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哪有什麼地方可以聚眾?”

道光禪師說:“事實上,你每天都在聚眾論道啊,難道這不是說法度眾?”

大珠慧海禪師說:“請不要冤枉我,我連話都不會說,如何論道?況且,我連一個人都沒有見到,怎麼說我在度眾呢?”

道光禪師非常不解地說:“禪師,您這可打妄語了!”

大珠慧海禪師說:“老僧連舌頭都沒有,怎麼會打妄語呢?”

“難道這個世間,你和我的存在,還有你參禪說法的事實,都是假的嗎?”

大珠慧海禪師說:“那一切都是真的!”

“既是真的,你為什麼都要否定呢?”

大珠慧海禪師告訴道光:“假的要否定,真的更要否定!”道光禪師終於大悟。

說到真理,有時要從肯定上去認識,有時也可從否定上去認識。如《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這就是從肯定中認識人生、認識世間。

《心經》又雲:“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這就是無六根、無六塵。無六根、無六塵,就沒有主觀的自我,也沒有客觀的境界,這是從否定中來認識人生、認識世間。

大珠慧海禪師的“否定一切”,不是妄語,因為否定一切,才是肯定一切。所以,學禪的人,有時候從否定裏肯定,有時從肯定裏否定,那都是禪!

【思考】

1.大珠慧海禪師為什麼都要否定道光禪師的話呢?

2.“假的要否定,真的更要否定”的意義為何?

3.請分享讀《心經》的心得。

【延伸——緇門崇行錄】

唐朝智實大師住在洛陽時,唐太宗駕臨洛陽,下詔道士的名位及齋供列在僧侶之前。洛陽的僧人紛紛陳述諫言,但當事官不采納。智實大師見皇帝駕臨,隨即上表陳奏,申論這種舉措的過失。皇帝命令宰相岑文本詔書告誡,大師擇善固執不接受皇帝的詔令。

皇帝震怒,在朝堂以杖處罰大師,並且將他的僧衣換成平民的服飾,流放至嶺南。有人譏笑大師不自量力,不知進退,大師說:“我本來就知道無法扭轉這個局勢,我之所以據理力爭,是要讓後世的人知道這個時代,還有一個擇善固執、威武不屈的和尚罷了。”聽到這些話的人,都讚歎佩服不已。

——抗章不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