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楔子 煙波橋

江南春水暖,金陵人如潮。煙雨朦朧雨紛紛,波光粼粼水灩灩。

夕陽西下,紫煙四合,雲霧輕籠。

一座小木橋上,來來往往的男女老少之中有一位身著黛青色的長衫,如水般的衣袖上還繡著朵朵白玉並蒂青蓮的男子,他雙手扶著褪了色的黑紅欄杆,微微抬起頭,憂愁的眼睛無神的望著遙遠的他方。

沒有人知道他是從何而來,從何而去,正如也沒有知道他看的是天邊一朵即將消逝的白雲,還是白雲後麵的未知地。

他們隻知道一件關於該名男子的事,那就是他總是在傍晚時分出現,穿著一身黛青色的衣衫,來到煙波橋上,扶著破敗的雕木欄杆,抬起頭,眺望遠處,看雲彩散盡,餘夕沈煙方匆匆離去。

同樣,陪在他身邊的人依然是一名十歲左右大的小孩童。他身穿灰色的布衣,一直站在那名男子的身旁。小小的腦袋剛好可以橫在欄杆上,睜開一雙黑光如玉的眼睛,雙手趴伏在欄杆,靜靜地抬起頭望著天邊落霞煙散,樹上鳥鳴月生。

朵朵白雲被餘暉染得金光燦爛,徐徐吹來的微風卷起了黛青衣衫的下擺。

小孩童轉過頭,仰視著黛青男子,又回轉頭,俯看橋下的一波春水,心裏亂亂的。他轉過頭,繼續看著黛青男子,微微的張開口,可是話到嘴邊卻吐不出來。

黛青男子轉過頭,看著不知如何是好的小孩童,淡淡的說了一句:「我們回去。」

小孩童不敢置信的盯著他,隨即臉蛋浮上一片紅暈,含羞的點了點頭。

夕陽即將湮沒在平如鏡的淮河,小孩童怯怯的被黛青男子拉著手,慢慢轉身離去。

橋上行人逐漸減少。

在最後的黑沈的餘暉中,人來人往中隻留下兩道寂寞的背影。

第一章 映月樓

月華高照,彩燈映水紅。人潮如水,聲如洪鍾。歌舞升平,金陵夜不休。

叫賣客聲永不斷,錢財兩空夢魂斷。行人樂聲溢滿巷,酒香萬裏難欲醒。岸堤白沙畫舫遊,相伴明月到天明。

河岸聲響,人來如往。談笑風生,樂此不彼。

金陵,一個紙醉金迷的地方。在夜幕降臨之時,方可顯出它的繁華,它的迷人。

都說金陵是個好地方,其實不然。金陵沒有杭州的風光山色,也沒有蘇州的林園別致。有的就是它的紙醉金迷。

特別是建在秦淮河旁的一間青樓,名曰映月樓。

說起映月樓,無人不曉,無人不知。就算你是從大西北來的一要飯的,也曾聽說過映月樓這個名字。即使沒有聽說過映月樓,也應該聽聞過金陵的四大才女。她們分別為梅清,蘭漓,菊漣,竹淵。即使你沒有聽說過這四大才女,那你一定聽說過她,勇奪映月樓樓名的奇女子──映月。

映月樓是金陵最出名的青樓,也是全國最大的青樓。紅樓碧瓦,雕欄玉砌,粉色黛青,樣貌才情俱全,沒有一個不是出身高貴,沒有一個不是豔壓群芳。隻不過,她們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否則,如此才情美女怎麽會淪落風塵?

映月樓和其他花樓唯一不同的是,來這裏的人不是有地位有權勢的達官貴人,就是視錢財如糞土的公子哥兒。

已經是亥時了,樓外依然保持熱鬧的景象,更何況是樓裏麵的情況。

琴聲嫋嫋而起,如怨如訴,舞姿輕輕而動,如煙如霧。

端坐在大廳舞台後座的是一名身著輕紗薄襟,外麵套了一件紅色豔麗的袍子,袍子上麵還繡了朵朵豔麗的牡丹,牡丹上麵還點綴著幾隻翩翩起舞的蝴蝶,如此刻在舞台中央的舞姬輕盈的舞姿一樣,輕舞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