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著書以錄,遍尋其譜不得。老朽適逢其會,得遇仙士賜予曲譜,乃畢生之大幸也。”

周瑜心生傾慕,卻知此曲必是老者鍾愛之物,不便相求,道:“有幸得聆雅奏,亦乃瑜之大幸。瑜尚有一事不明,望先生賜教。”

老者見周瑜顯是愛樂之人,卻生生忍耐不向他求譜,心生好感,道:“將軍但說無妨,老朽知無不言。”

周瑜道:“瑜見此屋修築甚是奇特,戶南院北,不知是何道理?”

老者道:“將軍不妨一猜。”

周瑜沉吟半晌道:“建廬為心,結籬為情。心猶朝陽奈何山河破碎,禽獸居於殘桓,士子之心,英雄意氣盡皆淪於塵土,瑜瑉莫辨,情何以堪。”

老者歎道:“老朽枉度七十餘載,至今方遇知音之人。”說罷,使童兒取了譜來,交與周瑜。

周瑜忙搖手道:“此乃公心愛之物,如何敢受?”

老者道:“老朽方才言道:此曲苟非其主不能駕馭。將軍心懷天下為仁,不奪人所好為義,如此仁義之士老朽佩服。將軍聞弦歌而知雅意足見與此曲有緣,老朽何敢藏私?”

周瑜拜謝,道:“先生贈曲之德,瑜愧無以報。願以近日新作之《長河吟》還禮,聊表寸心,不成敬意。”

老者喜道:“如此多謝將軍。”遂命童兒取來筆墨,周瑜運筆從容,行雲流水,不多時便即錄畢,奉與老者。老者且觀且歎,道:“罕見如斯佳作,如有餘暇,還請將軍親奏。”

周瑜躬身遵行。一曲彈來,揮灑無際,如銀河之浩瀚,若穹宇之空明,聽得人心馳神搖,難以自已,至曲終而意猶未盡,餘韻繞梁,不絕於耳。

臨別之際,周瑜詢問老者如何稱呼,日後倘能舊地重遊,必來拜會。老者笑道:“亂世之人有名無名複有何異?生無需惦念,死亦不必傷懷。千載之後世人又焉知這世間曾有你我?”

周瑜喟然而去,馳出數丈仍回首頻顧。

話說諸葛亮與龐統行至居巢江畔密林,忽聞琴聲悠揚,於藕花深處草廬之中傳來,不由駐足,凝神聆聽。漸漸神曲合一,眼前似有無限雲天,身負雙翼卻不能窮盡,但覺胸中意氣難平,心如浪翻。及至曲終多時方才回神,對龐統道:“奏此曲者必是當世豪傑,今日有幸與其一晤,便是不得《廣陵散》而還亦不虛此行。”

尋門而入,見院戶相悖,諸葛亮與龐統互望,心下皆道:此處必有異士。待見到那童兒,諸葛亮善言相詢適才奏曲之人。童兒答道:“乃廬江周公瑾是也。我家先生以《廣陵散》相贈,彼奏自撰之《長河吟》以報。”

諸葛亮急問:“那周公瑾可還在府上?”

童兒道:“不久前往江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