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消息就大大出乎楚歌的意料了。但是轉念一想,似乎也該算是在意料之中。

之前明教高層去酒館的時候,雙方偶爾也會評論一番時政。明教自從跟名門正派的矛盾稍微緩和了之後,便一心遵從陽頂天的遺命,帶領明教弟子反元。所以楚歌就曾經跟他們說過,他們既然要造反,將來也是要治國的,那就不能一直用江湖人那套的行事方式,而該試著用廟堂的法子。再加上範遙潛伏在汝陽王府,若當真要削弱元朝的平亂勢力,毀掉汝陽王一家確實是個不錯的做法,更別說,汝陽王府跟明教、尤其是殷天正的仇怨也著實不算小。

隻是可惜了趙敏這個倚天女主了。楚歌有點遺憾,雖然這姑娘也有黑點,比如棄家叛國什麼的,但是人無完人,她真的是個很聰明的人,若是用得好……楚歌想到這裏,不由在心裏搖搖頭,想這麼多又有什麼用,汝陽王府滿門抄斬,不單是趙敏,便是趙敏的哥哥、那位被朱元璋稱為“奇男子”的元末名將王保保也不會再存在了。

楚歌雖然有些惋惜趙敏的結局,不過汝陽王府在大都,周圍全都是朝廷的兵馬,她做不了什麼,也不想做什麼,所以兩人依舊馬不停蹄地南下。

如此行了半月,便到了河南和湖北交界處的郊外。

這會兒天色並不早了,兩人正要加快速度爭取在天黑前進城,便突然聽到一陣雜亂的械鬥聲。

循聲過去一看,卻是一群元兵正在圍攻一個虯髯大漢。

元兵出身遊牧民族,極擅弓騎,此時長箭密集如雨,一刻不停地疾射而來。那大漢功夫倒也不錯,雖然懷裏還攬著個小孩,躲閃得仍然遊刃有餘,並未顯得太過劣勢,瞧著確實有些吃力,倒也應該很快便能脫身。

不過二人既然見到了,自然沒有袖手旁觀的意思,這些蒙古兵對於他們來說不算厲害,楚歌直接抽了琴中劍,跟葉歸程一塊兒加入戰局。

不消片刻,這些蒙古兵便全都倒了下來。

那虯髯大漢放下懷裏的人,帶著她一齊拱手彎腰道謝。

待兩人抬頭,楚歌才得以仔細觀察兩人。這虯髯大漢長相粗野,沒甚出奇之處,卻也稱得上是英雄氣概。而那小孩,卻是個差不多十歲的小姑娘,雖然年幼,但容色秀麗,舉止大方,粗布麻衣也難掩一身氣度,顯然是出身不錯。

楚歌不由問道:“你們是誰?怎麼會被蒙古人追殺?”

“我叫常遇春。”

一聽到這個名字,楚歌就是一愣,隨後脫口道:“那周王遺孤呢?”

常遇春微微有些詫異,隨後便戒備地將小女孩藏到身後,沉聲道:“你怎麼知道這事……”說到這裏,他又猛地發現說漏了嘴,不由一臉懊惱。

楚歌見他這個反應,轉了轉眼睛,以左拳捶右掌心,恍然道:“原來周王遺孤是個女孩兒,而不是什麼周公子!”

——難怪一個漁家女能有這樣文雅的名字、美麗的容貌以及極大的野心,也難怪以常遇春之能,護得住一個漁家女卻沒能護住周王遺孤。若當真如此,護主不力,以常遇春的性子,恐怕原著裏在漢水的時候就恨不得跟蒙古追兵同歸於盡了,哪裏還會有心思管這麼個漁家女。但是如果周芷若是周子旺的女兒,那這一切就解釋的通了。

楚歌正兀自想著這些彎彎繞繞,葉歸程見常遇春緊張得脖子上青筋都快爆出來了,安撫道:“常大俠莫緊張,我們二人與明教諸人有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