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相(1)
“哈哈哈!妹妹,饒了我吧!”
“你給老娘站住!”
“那邊的是些什麼人?”一個剛進宮幹活的小宮女指著宮道盡頭一追一逃的兩個華服女人,問著身邊的中年女官,女官迅速打掉小姑娘伸出去的手指,輕斥道:“別亂指!伸個手指指點點的成何體統!那是宮裏的娘娘。”
“娘娘?”小姑娘在家鄉裏沒見過“娘娘”,不過聽說“娘娘”這種人都是漂亮得不得了,各個跟仙女似的。“仙女”小姑娘在廟裏倒是看見過,因此她不覺得遠處的女人像仙女。
似乎是看穿了菜鳥的疑惑,老鳥好心地提醒她道:“以後你要留心一點兒,別大驚小怪的,那邊那位……”女官沒用手指,隻是小小地比畫了一下那個張牙舞爪正在追人的女人,“是惠妃娘娘,不過我們私下都稱娘娘為‘惠大俠’。”
“……大俠?”
跑出一身大汗,酒精也隨之揮發,恢複正常的惠妃氣喘籲籲地走回了自己的桐蒼宮。這裏的宮女已經習慣了主子隨時隨地地發作,之前看見她一陣風地追著裕妃出了門沒有太慌張,如今看她腳步沉重地回來自然也沒有太吃驚,隻是不失禮數地上去迎接她。其中一個管事的嬤嬤向惠妃稟報道:“娘娘,皇上已經等您多時了。”
惠妃慌忙往殿裏一看,果然皇帝正朝她打著招呼,還笑嘻嘻地晃著手裏的一個什麼東西:“愛妃啊,朕這次帶來了珍藏的酃酒,愛妃陪朕喝一杯吧……”
一聽到皇帝的要求,惠妃轉身再次衝出了桐蒼宮,一副快哭出來的嗓音:“不要!不要!”
話說惠妃初進宮時,還是蠻轟動的。畢竟是皇帝闊別五年之久的選妃,惠妃又是全國選美小姐冠軍,後宮之中誰不想來結識一下?皇帝第一夜之後的“心理陰影”沒人知道——或者是知道的也裝作不知道,於是這新妃的桐蒼宮前終日人頭攢動。
不過有的時候,人們在希望過高的情況下,會對一些不符合他們希望的事物產生心理落差,使得原本不那麼壞的事情看起來更加槽糕。就好比鄉路邊上的牡丹讓人驚豔,百花園中的牡丹卻平平無奇——而實際上,牡丹的美並沒有變過。
惠妃的情況與此有點兒類似。沒什麼不好,隻是……好像也不像眾人想象得那麼好。
恭妃去了幾趟之後,評價道“先天美麗有餘後天魅力不足”;康妃拜訪幾次之後,言道“道不同不相為謀”;寧妃自然也去過幾回,隻是溫順的寧妃向來很少下具有針對性的評語;隻有裕妃和淑妃串門次數最多,其實也沒什麼大事,她倆無非是在桐蒼宮裏和惠妃天南海北地海聊,每句之前必加一聲“妹妹”,以過足她們五年沒有後輩可喊的癮。皇後是隔三差五就來看看惠妃的,不過這完全是公事性訪問,沒什麼其他含義。
就這樣,待眾人的新奇感消退,腦中印象成型之後,惠妃便漸漸地與皇宮背景一體化,成了無甚風波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員。
惠妃其實倒沒什麼不滿,她很早就認識到,自己確實就是個除了張傾國傾城的臉以外沒啥特點的女人。所謂“人貴有自知之明”,自我定位準了,凡事也就好說了,惠妃現在打的也就是一個尋常新婦的主意——好好跟丈夫過日子,跟前輩們和平相處,最好再養幾個孩子……
隻不過任何人——包括惠妃自己也沒想到的是,在入宮小半年之後,她的受寵程度會峰回路轉,人氣陡然暴漲。這確實有點兒違背常理,因為不管如何優秀,從宏觀上來看,一個後妃的受寵度總是與她的進宮時間成反比的。
皇宮這檔事兒 第一部分 皇宮這檔事兒5.人不可貌相(2)
不過,具體問題當然需要具體分析,如果不是那災難性的中秋節宮宴……
天宮一輪明月,世間合家團圓。
中秋佳節老百姓都聚在家裏吃團圓飯,皇家自然不例外,隻不過規模比較大罷了。丹華殿前的廣場上現搭的戲台子上,此時正在唱大戲。皇室宗親們按著輩分尊卑坐在殿前的酒桌邊,正在觥籌交錯,間或有孩子在大人中間奔竄,追逐嬉戲。
“女兒祝母後儀容常在,福壽雙全!”此時正在主桌前給太後敬酒的是梁弘長公主一家。這個公主是皇帝長姐,太後的親生女兒,麵子自然極大。太後樂嗬嗬地喝了女兒的酒,順手把兩個外孫摟到懷裏親熱,長公主則依次地給皇帝、皇後、諸妃敬酒,惠妃作為家庭新成員,自然少不了被宗室們敬酒。
“惠妃娘娘,你我已成一家人,今日初次相會,梁弘先幹為敬。”還沒等惠妃出言婉拒,梁弘公主就把杯中之物喝了個底朝天,然後很好看地朝惠妃笑著,等著她行動。
“長公主……您,您這是太客氣了,我……我不會喝酒……”
“哎呀,我也沒有要求你一口喝完,大家都是女人,惠妃娘娘自便即可。”
梁弘公主隻當惠妃是千篇一律的客氣話,而惠妃隻好努力朝皇帝發射眼波信號求援——她滴酒不沾的習慣宮裏差不多是知道的。
誰知一直在幫她擋酒的皇帝這輪卻把她給賣了:“皇姐也很長時間沒進宮了,今天過節,惠妃就喝一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