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37(2)(1 / 2)

這段時間,自從國華回家探親後,還給他帶回幾瓶好酒,當然國華沒忘了關照他不能多喝,每次不能超過二兩,但他感到酒好喝,就很貪杯,每次都是半斤,又加上這幾天特別高興,兩天就喝了兩瓶白酒,心髒就明顯不聽話了。以前心慌氣短,往往隻有幾分鍾,最長不超過半小時,間隔也較長,短則一個多星期,長則個把月。這次就不一樣了,連續心慌氣喘要二三個小時,而且天天都這樣,還伴著心絞痛。

老伴看他這樣子,先告訴了銀華,銀華又打電告訴了國華,國華說馬上回來接父親到上海大醫院治療,並打電話告訴父親,錢不用擔心,住院治療一切費用都由他負責。

可劉二貴不同意,說,我不是怕你花錢,我知道你的孝心,也有錢,但我都這把年紀了,不必這樣大動幹戈,再說你們都那麼忙,就在太倉本地醫院治療就可以了,萬一要住院,陪病也方便些。這樣,國華就答應父親先在太倉人民醫院治療,如果需要,他可從上海專門請心腦血管專家醫生來。

劉二貴被銀華送到太倉人民醫院一檢查,醫生說心髒病已很嚴重,已到了心力衰竭的地步,如果不抓緊治療就有生命危險,酒是絕對不能再喝了。於是,馬上給他辦了住院手續,在三人普通病房住下了。

在醫院服了藥,掛了鹽水,劉二貴的病情穩住了。雖然他還不時有心慌氣短的感覺,但比原來要輕了。這段時間,老伴常陪在身邊,銀華隔三岔四來看看,因廠裏工作忙,她沒時間來陪夜。菊華也來過,她是和領養的周老板的兒子亮亮一起來的,她現在和亮亮及一個中年婦女保姆住在一幢別墅,病情比原來好了,也不覺得太冷清了。她一直想讓父母一起搬到她那裏住,但父母堅決不同意。菊華和亮亮稍坐坐就回去了。她當然不可能來陪父親,即使她想來陪,父母也不會答應。她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隻要能保住自己不發病就謝天謝地了。倒是張保根看嶽母一人陪病太辛苦,年齡也這樣大了,在醫院吃不好睡不好的,還要服侍嶽父,怕她也陪出病來。張保根在一個周末連續陪了兩天,端屎端尿,盡心侍候,因星期一要上課,才讓嶽母接著陪。保根想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還是專門請個人來陪病吧。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銀華,銀華跟父親一商量,父親說,你們都給我回去,我不用人陪也可以。不過,大家都不同意。正在這時,國華也趕來看父親了。劉二貴知道國華工作更忙,妻子在廣州工作,小莎莎的生活主要靠他和保姆照顧。劉二貴對國華說,你這麼忙就不要來回跑了。國華沒多說什麼,給住院的父親辦好了兩件事。一是把父親安排到單人病房,這是醫院的高幹病房,主要是給生病住院的市領導和離休老幹部準備的,原來老醫院這種病房很少,現在醫院擴建後,這樣的病房多了些,經濟條件好的普通病人也可住進去了,但這種病房還是比較緊張的。國華為此直接找了院長,院長馬上親自關照讓人給劉二貴辦了轉病房手續。二是給父親雇了一個護理工兼陪床,錢已付過了,一會兒馬上來人。可是,劉二貴隻接受了一件事,就是同意轉到單人病房,但讓外來人來陪床,他怎麼也不同意。母親說。單人房間比較寬敞,我陪病就可以了,也可好好休息。

可是劉二貴在單人病房沒住幾天,就不想住了,吵著要出院。原因一是這段病情確實好多了,二是他的酒癮又犯了,當然這第二個原因他是不會對醫生和家人說的。

醫生被他吵得沒辦法,隻得配好了藥讓他出院,但關照家人,酒是絕對不能喝了,病情一有變化,要馬上送醫院。

劉二貴回家後熬了兩天酒癮,到第三天就實在熬不住了,趁老伴上街買菜之機,將國華給他的還有一瓶好酒一下喝了大半瓶。這下,心髒病就發作了,前一段住院治療就前功盡棄,待老伴回來,劉二貴已癱倒在廚房間的地上不省人事。老伴一看,就慌了手腳,看到桌子上還剩小半瓶白酒,就明白了怎麼回事。上次住院期間,醫生一再關照,心髒病一旦發病,病人不能亂動。老伴就叫來鄰居,把劉二貴先抬到附近的鎮衛生院搶救。院長一檢查,說這下恐怕人不行了。老伴趕緊通知子女們,不到半小時,銀華、菊華、保根都趕到了,一小時後,國華也趕到了。因為院長也是心血管專家,他建議,衛生院的醫療設備差一些,你們還是轉到大醫院去,但人估計最多隻能維持一兩天,你們要有思想準備。國華要把父親轉到上海大醫院,但其他人一致堅持轉到市人民醫院,國華沒法,隻得聽大家把父親轉到市人民醫院。住的還是原來的病房,還是原來的醫生,醫生很生氣,責怪家人怎麼不聽醫囑。老伴就哭了,我是一再叮囑他的,誰知我買菜一會兒工夫,他就……菊華對醫生說,這不能怪母親,過去為了勸他少喝酒,不知拌了多少嘴,吵了多少次架,我們子女勸他少喝酒都被他罵過。醫生就不再多說,抓緊對他搶救,但也告訴他們,看來這次人要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