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今天我們就隻能先等等了,艦長已經做出了決定,而且他的決定並不能算錯,如果不能反駁他做出的決定的話,就隻能看著事態發展了。”丁乙說道,“比起是不是真有飛船遇難,是不是海盜陷阱,我覺得我們應該更小心一下至高神國的襲擊艦隊會不會出現在這個星係。”
“這個我反倒不怎麼擔心。”鍾誠回答他,“以快舟號的速度,保證了至高神國的艦隊就算出現在我們麵前,我們也能安全逃離,這也是上麵專門挑選快舟號來參與行動的主要原因,以至高神國襲擊艦隊的航速,快舟號躲開它們遊刃有餘。”
“但願這不是在豎旗……”丁乙嘀咕著,不再多說什麼,隻是將目光轉到主屏幕上,那裏正顯示著機庫中情景,一隊快舟號上的陸戰隊員正快速登上一架大型穿梭機,四架大型無人攻擊機先他們一步被庫內吊臂擺放到彈射器上,然後一一被彈射出去,之後,穿梭機在陸戰隊員完成登機後,才被吊臂放到彈射器上,慢無人攻擊機一步,被彈射出去。
救援隊這個時候才完成出動,他們還得等上半個小時的時間,才能看到發出遇險信號的飛船是個什麼模樣。
快舟號和神舟號一樣,都有搭載艦載艦,隻不過快舟號所搭載的數量更少,隻有四艘護航艦。鑒於目前人類無人自律武器受限的情況——盡管在沒有遭遇至高神國艦隊之前這些無人自律兵器其實依然可以正常使用——但人類依舊讓這些護航艦恢複人工操作的能力,因此要出動快舟號上搭載的護航艦,就需要快舟號先派出人員登上護航艦,啟動它們後才可使用。
這樣效率過於低下不說,比起巡航艦相對更加脆弱的護航艦一旦被摧毀,就會產生幾十上百號人員的傷亡,這對於官方統計人口隻有一千兩百、三百億的聯邦來說,多損失幾艘護航艦聯邦就會感到肉痛了。
因此聯邦軍方還是希望等到新船出來後,再恢複無人護航艦的編製。而眼下,暫時也隻能以巡航艦來替代護航艦的工作,為此增加巡航艦成員的工作負擔也沒有辦法,所以科本艦長也隻能派出穿梭機去進行救援,正常情況下,應該是派出護航艦的。
這一等,等待時間就超過了兩個小時。
穿梭機並沒有飛出秒速三千公裏的最高速,除了這個距離不夠穿梭機加速到最高速度,還要考慮減速距離外,也因為穿梭機機組成員考慮到安全,一直保持最高速飛行,航線也就基本固定,很容易在被人發現後針對攻擊。
這也是為何目前人類星艦,除了那些按固定航線航行的商船、貨船會以最高航速航行外,軍艦卻罕有以最高航速進行常規航行的原因,他們通常隻會以秒速一千公裏以下的航速進行航行,戰鬥速度甚至會比行軍航速更慢。
既然大家有懷疑那個遇難信號可能是海盜所為,那麼穿梭機自然不會那麼冒冒失失的衝過去,哪怕他們的任務是前去救援也是一樣。這樣做對遇難船隻上的幸存者自然會是另一種災難,不能及時得到救援,遇難者很有可能在絕望中因缺氧而慢慢死去。
但這同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太空事故中,這種救援不及時產生的死亡其實占事故死亡人數的多數,絕大多數情況下,救援人員趕到時,也隻是給遇難者收屍,順便為事故原因添加新的案例,因此通常情況下,隻要不是遇難船隻出現大麵積船體破損,導致空氣難以保存,就連個人供氧了也出現問題的事故,人類千年以來的飛船建造經驗是能保證船員堅持很長時間來等待救援到達的,但如果出現那種特殊事故,那麼除非救援船隻就在附近,否則大部分結局都是令人遺憾的。
快舟號派出的救援隊,就是帶著一種如果是陷阱就搗破,如果是事故就去給遇難者收屍的心態而出動的——這並不是他們就真不在乎遇難船隻上可能存在的幸存者生死,隻是他們需要去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保證快舟號不中陷阱的任務優先,救援遇難船員的任務就隻能其次,對於那些見得太多生死,心已經變得有些鐵石心腸的陸戰隊員們來說,對遇難船員們的愧疚也隻會保持一段時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