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我們也隻能這樣了。”看著艦外無盡的星空,文靜也隻能無可奈何的同意了。
——————————
兩艘工程艇從一顆漂浮在星環外的小行星上快速飛離,留下了這顆已經被改裝成臨時炮台的小天體,返回躲藏於行星環中的母艦。
一周以來,神舟號已經在周圍的太空中安裝了超過百顆這樣的小行星炮台,材料全麵來自當地礦產,有著足夠宇航工具的神舟號同時進行著采礦、冶煉、製造、組裝、安裝等一係列工作,又有大量無人設備解決人手問題,隻憑著神舟號一艘星艦,人類就在這個陌生之地構建起一個簡易的星係內防禦係統。
事實上,這才是人類艦隊的真正戰鬥方式,隻要給他們足夠時間,隻要在有充足礦產的星係,有所準備的人類艦隊就會和敵人打一場遍布星係各地的陣地戰。像帝國艦隊與龐隆人星艦接觸並立刻交戰,然後在極短時間內被擊敗,這樣的情況,反而並非常態。
人類世界正常的現代太空戰,隻要不是雙方發生直接性的近距離遭遇戰,那麼交戰雙方就會在星係中施展渾身解數,用上幾天甚至幾十天的時間來尋找敵軍位置,同時收集物資建立己方防禦陣地,擴充額外火力,給己方準備一個安全的修整補給點,然後以此點為中心,向敵人存在的宇域展開攻擊——隻要有耐心,有些指揮官甚至會讓那些無人炮台一路修到敵軍麵前去。
在遭受到敵軍打擊落入下風時,還能讓無人炮台或就地製造的無人戰艦斷後或消耗敵軍,自己則可躲到設立的補給區域進行安全修整,等到敵人費大工夫突破防線後,再以逸待勞的應戰。
若是己方要進攻敵方防禦陣地,如果找不到敵軍防禦上的漏洞,隻能正麵硬攻,也會用就地製造的無人兵器打開缺口,減少己方主力損失。
這完全就是一種消耗戰,雙方比拚的不隻是己方主力艦的數量、性能,還要比拚消耗用兵器的補充能力,補充能力比不上消耗能力,或者說己方的補充能力比不過另一方的補充能力,戰鬥的結局就基本可知。
這也是為何人類勢力間的一場戰鬥通常會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消耗戰消耗掉的不隻是物資,還有時間。
同樣,星艦越造越大,除了要靠這些巨艦來在短時間內突破敵軍陣地外,還因為越是巨大的星艦,自造能力也就越強,像“海神號”那種十二公裏級別的母艦,有足夠時間的前提下,還能製造重型巡航艦一級的戰艦,像無人機、自動炮台之類的小型無人兵器的製造效率就更高了。
神舟號雖然隻是一艘由戰術巡航艦改造而來的輔助航母,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一艘大型主力艦該有的功能它基本都有,缺少的當初喬伊也給加裝了上去,雖然因為設備體積的限製使得它無法製造標準護航艦以上級別的星艦,但像“雷霆號”這樣才三百米的輕型護航艦它還是可以製造的,至於說製造無人攻擊機,無人炮台,運輸船、穿梭機之類的小型載具,就更加不是問題了。
在這一周的時間裏,他們沒有發現這個星係內有文明存在的跡象,也沒有什麼人追蹤而來,這使得神舟號全員在這個還沒有確定位置的星係裏安然無事的渡過了一周的時間,這給了他們構建防禦係統的機會,盡管沒有敵人出現,但謹慎感迫使丁乙要確保安全,這才要求進行這樣的設置。
“防禦體係已經完成了百分之六十,因為我們隻有神舟號這一個自動工廠,效率受限。”神舟號上,無人機指揮官向丁乙報告道,“另外,周邊地區以及星係邊遠地帶也部署了偽裝探針,不過因為距離問題大部分都還沒有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