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付之前遭遇過的精銳敵人,格林奇帶來了三百多人,打算用數量來壓製對手,可是現在他們遭遇到的這種新敵人,卻將前方寬闊的街道完全填滿,就算是兩側的房舍中也時不時跳出幾隻、十幾隻的加入到街道中的大軍中,向著格林奇局長率領的殖民地武裝發動衝鋒。
“後退!後退!”因為車隊行軍陣型在麵對這種潮水一般湧來的敵人時,並不能完全發揮射擊武器的優勢,反應過來的格林奇局長立刻通過通訊設備對所有隊員下達了命令,他需要車隊先退後一段路,拉開一些與那些敵人間的距離後再展開陣型,這樣才能以少量兵力來麵對這種數量的敵人。
同時,他也向其他殖民地武裝發出增援的命令——隻是這個時候,本身人手就不足,之前殖民地幾次遇襲還損失了近四百武裝人員,他也找不到多少援軍過來。
好在因為征用了大量車輛載具,這些車輛載具還經過了一定的臨時改裝,加裝有裝甲和武器,使得他們這支隊伍至少在機動和防護上相比那些敵人還過得去,麵對這些除了以數量來正麵衝鋒的敵人時也不至於完全沒有一戰之力。
但格林奇自己也很清楚,在麵對這樣的敵人時,幾門大炮才是他們現在最需要的,可惜尤魯爾殖民地上能被稱之為炮的,除了那幾門巨大到能對行星軌道上目標進行射擊的磁軌炮外,就隻有地麵太空港圍牆上那些防禦炮台了。
殖民地民兵沒有重型火炮,甚至連迫擊炮這樣的輕型火炮都沒有配備,除了因為這個時代太空戰才是主流,偶爾發生的地麵戰鬥都多是由數量龐大的戰鬥機器人大軍相互平堆來進行,極少數情況下才可能會出現的人類戰士間的戰鬥,大多數輕武器也會因為動力裝甲服的普及,而威力下降,失去了軍隊的青睞。
尤魯爾殖民地沒有戰鬥機器人大軍,也沒有重裝甲部隊,它的民兵武裝也隻是輕裝部隊,裝備上甚至比不過警察性質的治安官,頂多算是某種步槍兵部隊,別說是火炮了,就連手雷都因為作用降低而少有人進行裝備。
在麵對著這樣的敵人進攻時,缺乏重火力的他們缺點也是十分的明顯,如果不與那些敵人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一旦被對方接近,隻有三百多號人的隊伍很快就會被潮水般進攻的敵人淹沒。
但同時格林奇也是很擔憂的,人類進入星際時代已經千年,疆域也達到三千多光年,可到現在,除了遺留下星門自身卻不知所蹤的代號“權杖”異星文明,就是偶爾會在某些星球上發現早已消亡的另一些異星文明遺跡,最多也就在一些生態星球上發現外星生命(不是文明),還從來沒有見到過活著的外星文明生物——這些生物身上的武器、裝備,當然不可能自行進化出來的,尤魯爾星在被殖民前,也是經過人類多年勘探確定不存在有外星文明的,這些生物的出現,自然也隻能是通過其他方式出現在星球上的。
這個發現對於整個人類社會來說,衝擊力十足,一旦聯邦政府因為尤魯爾殖民星出現外星文明武裝而更加重視尤魯爾殖民地後,整個尤魯爾就有可能因此被聯邦直接接管,這樣下去,就別談什麼自治權了。
至於說這些生物會不會是人類自己以生物科技製造出來的生物兵器?看看它們明顯就是量產品的手上武器,身上防具,其設計風格,不管是聯邦還是帝國,都不會有那樣的設計風格。就算是誰要量產炮灰兵,也不可能量產出這些連普通人類民兵一對一都打不過的炮灰吧?
整個車隊一直後退了五百多米,在一處堪比廣場的十字路口才停下,將所有加載有額外裝甲的車輛放在最前方充當路障和掩體,其他車輛和人員就躲在後麵射擊。
空曠的路口,密集的火力,讓那些直立胡狼一樣的生物在衝擊人類部隊防線時立刻傷亡慘重,幾十上百的被人類擊殺,但就算是這樣,它們依舊無視著同伴的死亡,瘋狂的衝擊著人類用車輛建成的臨時防線,那種以肉身撞擊鋼鐵的意誌,令不少人都產生了一絲恐懼,就算是有過從軍經驗的治安官們,也有些接受不了這樣的進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