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3

“發射十二枚高速探針,航線設計為伴飛模式,圍繞噬星周圍同步觀測。”既然噬星已經主動展開行動,那麼發射探針是否會驚動對方也不再是大家需要討論的問題。

盡管是在作戰當中,喬伊的命令還是被立刻執行下去,“海神號”巨大的艦體使得它能同時執行多種不同任務。

“準備發射一個大型無人攻擊機戰鬥群,”康斯坦丁中將又在喬伊的命令後補充了一條,“全部搭載‘淨化者’,對噬星外殼進行轟炸。”

淨化者,是聯邦一種等離子超高溫聚變彈,有戰術型和戰略型兩種型號,能在爆炸時產生一億度(戰術型)或十億度(戰略型)高溫,將整個爆炸點琉璃化或直接汽化,不產生核輻射,是聯邦不打算碎星而選擇燒玻璃時才采用的武器。

在對付星艦時,這種武器的效果卻並不令人滿意,對於秒速動輒幾十上百公裏的星艦,就算被等離子超高溫聚變彈擊中,在其極高溫作用發揮出來之前,星艦就已經飛出其有效作用範圍,所以這種武器通常也隻是用來打擊固定目標。

但是現在,在麵對噬星這樣的天體級生物時,這種超高溫武器的不足之處就不那麼明顯了,盡管噬星在記錄中能進行秒速一百五公裏的宇宙飛行速度,但是它過於巨大的體型,怎麼攻擊都有極高機率命中並起效。

這算是康斯坦丁中將對於搭載有行星殺手二型彈頭魚雷攻擊如果依舊無效的一種彌補手段,畢竟噬星現在追殺的可是那些貴重的科研人員。

與此同時,丁乙也發現屏幕中圖像外部光源的方向也開始發生變化,似乎“海神號”也在進行移動或轉向。

“施耐德博士,你是否需要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去?”在下達放飛搭載有對星武器的無人攻擊機戰鬥群後,康斯坦丁中將又對喬伊繼續提議道,“現在本艦也要對噬星展開追擊,待在艦上當然也存在危險,我認為你也應該乘其他戰艦與噬星保持更遠的安全距離。至於協助作戰這個問題,也可以通過通訊設備保持聯絡。”

“信號會有延遲,否則我們也不至於進行追擊,有些時候,差一秒都會導致失誤,所以我還不能離開。”喬伊拒絕道,“隻要你別讓噬星靠近‘海神號’三十萬公裏,我們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我盡量。”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噬星身上,大家似乎都忘記了時間,直到十六枚重型魚雷在製導係統的指引下一個個命中中噬星,經過幾百萬公裏不斷加速後的穿甲彈頭穿透噬星外殼,在上麵砸出十六個小孔後,沒入噬星體內。

他們並不知道魚雷最終能不能鑽得夠深,能不能成功啟爆,能不能對這種在第一次遭遇戰時被成千上萬發磁軌炮轟擊都沒事的巨獸造成足夠的傷害。

噬星的航行速度猛然降低,十幾條節肢也胡亂揮舞了幾下,然後繼續追擊速度很快的護航艦,這個反應讓大家明白,那十六枚魚雷可能真的已經成功啟爆,但對於噬星這種生物來說,十六枚一千兆級當量核彈齊爆都沒能對它造成可觀傷害,內爆甚至都沒能炸破它的外殼,也著實讓觀戰的人類心驚膽戰,他們都不知道到底要什麼樣的攻擊才能真正擊殺這頭巨獸了。

“看那兒!”這個時候,眼尖的丁乙猛然抬手指向屏幕一角,他的聲音很大,研究中心內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手所指的方向。

那裏顯示著的是噬星腹部圖像,但在其腹部區域,一大片與周圍岩石一樣外殼、肌理都不一樣的陰影存在於那裏,隻是位置過於靠內,大家之前都沒能第一時間注意到而已。

“那裏是什麼?”喬伊自語道,鑒於噬星天體級的身體體型,透過遠程觀察設備看到的其腹部那一大片陰影,拿地球來比較的話,陰影區麵積就已經超過澳大利亞的麵積,差不多有非洲大陸三分之二那麼大一片了。

第一次遭遇戰時,參戰的聯邦艦隊在全滅前,自然也曾將他們觀察到的所有噬星資料,包括當時他們能收集到的所有圖像資料都傳回了後方指揮部,並且那幾名幸存者搭載的穿梭機上也有資料備份——當時所有參戰星艦以及上麵搭載的宇航器上都存有備份,這是在噬星通過超空間航行突然出現在逃離巴克沙星係後的戰鬥群中心點後,聯邦軍官們不約而同做出的決定,他們盡一切辦法想要保住他們收集到的資料——所以對於知道噬星這種天體級宇宙生物信息的人來說,噬星的模樣也算是比較熟悉了,但第一次遭遇戰時人類遇到的那頭噬星,其腹部可不是這個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