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人事不省,都直搖頭。

甚至有人勸宋三娘準備後事,被六娘聽見,一頓罵。被罵了的老嫗直嚷這小娘子厲害,一點情麵也不留。宋六娘從小皮大的,才不怵這個,指著鼻子把人罵出家門。

這之後,再也沒人敢說晦氣話了。

然而,好意來勸的卻也不少。

前些日子縣城裏開蒸餅鋪的柳家來提親,為他家小兒子聘宋三娘為妻。柳家蒸餅鋪在縣裏是獨一份兒的,這附近十裏八鄉,若是要祭祖祭神什麼的,誰不得去柳家買幾個蒸餅?

大家都道這是門好親事,就算柳家小兒是個傻子又如何,隻要能生下姓柳的兒子,宋三娘還愁沒有好日子?

可三娘一口回絕,堅持留在家裏照顧弟妹。

這回宋菽回來,又有人來勸,說宋三娘到底是女兒家,現在有這麼好的一門親事擺在麵前,可不能錯過。不如把弟妹都交給宋菽照顧,趁早嫁人。

來人苦口婆心地勸完,宋三娘客氣地笑笑,把她請出家門。

宋菽離家的時候,三娘以為她阿娘宋寡婦會氣瘋,可沒想到她隻是撫著那歪歪扭扭的幾個字,說:“四郎,有闖勁。”

在亂世,有闖勁的人才能出頭。宋三娘不想嫁給一個傻子,她更相信這個有闖勁的弟弟,相信他會給家裏帶來希望。

第2章 第二桶金

“喂過米粥了?”

“喂過了。”

“今年麥子的收成不錯。”

“可如今什麼都貴,麥子卻不大漲。”

“阿姐不怕,大不了我們天天吃麥飯,或者磨成麵吃餅。”

屋裏短暫得安靜了會兒。

宋菽睜開一條縫,依稀看見幾個孩子圍坐在屋中間用磚圍起來的簡易爐子邊。如今天還熱,爐子裏空蕩蕩的。

看起來最年長的女孩應該就是三娘,隻是與原主記憶中的樣子相比,皮膚黑了些,也了瘦了些。另兩個差不多年紀的就該是五娘和六娘了,五娘低著頭,一直沒說話。她和其他幾個一出生就沒有耶娘的孩子不同,是三歲時遭到遺棄,被人送來宋寡婦家的,原因是久久不開口說話,家裏人認為她是個傻子。

其實她長大後,一切表現都還好,隻是不愛見人,溝通上有些障礙。宋菽懷疑,她有高功能自閉症。

六娘與她相反,話多得很,前日她罵那老嫗時宋菽醒著,那張嘴比原主印象裏更利了幾分。七郎才三歲,原主對他的記憶不多,宋阿南是原主走後才來的,也不知道他都長這麼大了,還是男孩,家裏怎麼又不要了,難道也是因為不愛說話?

“也罷。”三娘歎氣,“多蒸麥飯吧。”

宋菽曾在書裏讀到過,小麥是外來物種,古時候中原以粒食為貴,粟米和稻米最受歡迎,而更適於粉食的麥子則長期遭到嫌棄。

說實在的,宋菽倒不認為是小麥外來的關係,多半還是不好吃。小麥不像粟米和稻米,直接用水煮就很美味,它需要諸多創造。而中原不喜小麥,創造的速度也就大大延緩了,否則也不至於直到明清時期市麵上才出現白饅頭。

根據原主的記憶,如今是叫做嘉朝的時代,並非宋菽所熟知的唐宋元明清,生產力水平則大致相當於唐。這時的中原還不流行高床高椅,平民家多是席地而坐,連他這個病人睡的,也不過是一張草席。

“……得輪種,否則吃不消。”

“這樣收成就又下來了。”

“哎……四郎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醒。”

宋菽時昏時醒,這幾日身體就像被抽空一樣,格外疲勞。

這天,他昏睡了一整個白天,意識回籠後,他感到自己的身體似乎有了點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