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宋書又攢了好幾箱,他給村小學的校長去了電話,說好今晚送去。

晚飯過後,村小學的校長順著緩坡回學校,等宋書來送書。自從這個年輕人回來,他們村越來越有活力,客棧開了好多家,村民們種的蔬菜、養的雞鴨銷路也越來越廣,村小學圖書館裏的課外書更是前所未有得豐富。

前月上級單位召他們開會,把他樹為榜樣狠狠誇了一通,讓其他村鎮的校長們好生羨慕。

這全是托了宋書的福。

“著火了!著火了!”

“救火!快!”

校長聽到喊聲跑出來,學校地勢高,遠遠望見西麵火光衝天,正是宋書的農家樂。

他蹬著自行車往那兒趕,到的時候,天上突然下起雨。暴雨傾盆,大火很快被撲滅了,密集的雨聲中他聽見有人扯著嗓子問:“都逃出來了?宋老板呢?”

*

嘉王朝瑞豐三年小滿,河北道恒州大塗縣相河村。

正值冬小麥收獲季節,家家戶戶都在田裏,連十來歲的孩子也不例外。村子西麵有三間夯土房,正屋門上還掛著白麻布,東邊灶間裏,宋六娘踩在瘸腿的小木凳上,給她下地的兄姐們煮豆子湯充饑。

宋家原有七個孩子,走了三個,又來了一個,如今當家的宋寡婦去世,隻剩宋三娘帶著老五老六和老七,還有去年剛來的宋阿南,最大的也不過十五。

這幾個孩子都是宋寡婦收養的,這在附近十裏八鄉都很出名。天熙之亂八年,家家戶戶的日子都難過,有人勸宋寡婦,能送的送掉,能賣的賣了,這亂世中保命已是不易,何苦替人養孩子。

宋寡婦不肯,如果別人勸得狠了,直接揮掃把趕人。

兩年前上頭來征兵,宋家老大老二被帶走,宋寡婦差點哭瞎了眼。不到倆月,宋家四子留書出走,說去南方掙錢,就沒再回來。

宋六娘提著豆子湯往自家田裏去,那桶比她的身板還寬還厚,宋七郎跟在後頭,才滿三歲的他路還走不穩當,六娘不時回頭看一眼,想叫他回家等著,可七郎不肯,一定要跟著阿姐。

泥土路上本沒什麼人,卻見有好幾個孩子圍在前麵岔路口。這些孩子都不過十來歲,身邊放著碗啊桶的,顯然跟宋六娘一樣,是要給下地的耶娘或兄姐送飯去。

“你們在看什麼?”宋六娘從小頑皮,好奇心也強,男孩女孩玩的她都要湊一腳,所以跟村裏的大孩小孩們都很熟。

她一問,立刻有人接茬了。

“有個人。”

“像你家四郎。”

“不像不像,宋家的四阿兄才沒那麼黑。”

“他昏倒了,你看看?”

圍觀的孩子們七嘴八舌,宋六娘一聽像他四阿兄,立刻放下豆子湯,跑到那個撲倒在地的人身邊。

她的四阿兄叫宋菽,因為是豆子成熟的時候被收養的,所以起了這個名字。

宋六娘從小喜歡跟著宋菽玩,他什麼都懂,膽子還特別大,宋菽不告而別後她氣得幾天吃不下飯,本來想好了要好好罵罵她阿兄,可如今見他撲倒在地人事不省的樣子,又心軟了。

“真的是你四阿兄?”

“他是不是死了?”

“把他搬回去?我們一起。”

確認了這人的身份,孩子們又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了。

宋六娘剛想罵那個說人死了的,卻有手伸過來,給宋菽翻了個身。★思★兔★在★線★閱★讀★

“我來。”宋阿南不知何時出現在孩子堆裏,他也不過十二歲,長得精瘦,但力氣很大,一把就抱起了十四歲的宋菽,大步往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