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烏蒙之敗(2 / 2)

“他們明天就要來了?”阿梨有些驚愕,沒想到中華軍來得這麼快。

“嗯,有探子說他們這次派了兩個營共6000人來攻我。我正要叫他們有來無回,從此再不敢犯我。”江坤的酒意全消,即使昨晚酒醉之後對征戰有了厭倦之意,但真到戰事到來,男人的熱血總能壓倒一切。

阿梨懂這些,不管怎麼樣,她都希望她丈夫的每一次戰鬥都能大獲全勝。這次中華軍被派來剿滅阻礙宋理兩國商道的烏蒙賊匪的部隊正是駐守在會川的中華軍第二軍的一部。軍將楊攀手下的這支三萬多人的部隊自從進入會川郡,所到之處望風披靡,從未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平常都是一個營一個營地派出去接管郡中的城池,這次一次派兩個營來烏蒙山,著實是知道些江坤的厲害。

如今第一軍和第二軍全員都裝備了大宋禁軍才有的步兵裝備,再加上楊家獨特的練兵之法,可以說第二軍的步兵戰力就算是遇到大宋精銳的禁軍,也毫不遜色,再加上這半年第二軍各營分赴郡內各地剿匪,這裏混亂的匪患反而給第二軍提供了良好的練兵條件。因此在補給不出問題的情況之下,第二軍的步軍說比禁軍更加驍勇善戰也毫不為過。就算在中華軍內部,三軍之中(周珺瑉的第一軍、楊林的第三軍以及楊攀的第二軍)也沒有能在步兵戰力上超過第二軍的。

第二軍第五師十四營和第六師十八營因為剿匪作戰中距離烏蒙山最近,也作戰效率高,臨時組成了烏蒙山進剿旅,由十四營營統費俊任旅帥(臨時軍中職務),十八營營統陸風任參帥(副職),統兵6000餘,經過兩天的休整之後,開始向烏蒙山進發。從費俊、陸風,到策劃這次行動的第五師師長麻哈吉,再到批準行動的第二軍軍將楊攀,誰都沒有將烏蒙山的江坤看得太重,6000裝備精良的步軍對抗8000多的土人,無論如何不會很困難。再加上被兩個營這半年剿匪招募的預備團,一共進攻烏蒙山的中華軍達到一萬多人,從裝備上、人數上都占優勢,就連烏蒙山的地利因素也因為預備團的存在而大打折扣,這場剿滅戰不說必勝,但起碼會讓烏蒙山的土人從此一蹶不振。

整個第二軍唯一一個反對倉促進攻烏蒙山的隻有參軍鄭爽。剛從龔如清那順利歸來的阮成峰並沒有將這次進攻烏蒙山之事放在心上,連參謀會議都沒有召開,直接批準了這次行動。下達命令的楊攀直接給麻哈吉的回複是:盡早獲勝,平定烏蒙!就連陳拓的義兄,參軍黃文秀也認為這次行動失敗的可能性非常小,他給陳拓的信中如此描述烏蒙山江坤部:“……烏蒙山匪多宵小,本不足為慮,皆因年前敗羅殿兵眾,故而在此立足……然越明年,軍不滿萬,兵無鐵甲,持棍銜藤者多,攜刀披甲者寡,實練兵之良材爾……”。隻有鄭爽認為此次入烏蒙山其勝敗難料。原來大理國出兵攻打江坤時,負責斷後的正是鄭爽。然而不管鄭爽如何勸阻,讓楊攀多派人馬,都被楊攀婉拒。

而在建昌城內,陳拓忙於製造火器和訓練新軍,一切軍中事務都交給了方道齡。當方道齡打開黃秀文寫給陳拓的信的時候,已經是進攻烏蒙山部隊出發後的5天了,也就是說,雙方可能已經交戰了。方道齡知道一時無法改變部署,一方麵等待很有可能是戰敗的戰報,一方麵給楊攀回了一封極其短的信:“將軍已忘巫山之恥乎?”最後,以防萬一,方道齡給駐紮在建昌城外的第一軍軍將周珺瑉下達了一道命令,將第一軍第二師一萬騎兵全部調到會川郡東部邊境,防止羅殿國和烏蒙山土人反攻會川郡……

當陸風在大火中憤而舉刀自刎的時候,當費俊帶著不到1000的殘軍往會川敗退的時候,當阮成峰在房間苦思如何推卸責任的時候,當麻哈吉自我捆綁跪在楊攀的帳前的時候,當楊攀望著方道齡那張寫著“將軍已忘巫山之恥乎?”的字條的時候,一切都已經太晚了。烏蒙山早在中華軍四處剿匪的時候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這南方山地,懸崖遍布,樹叢幽深,正是打埋伏的好地方,預備團也在關鍵時刻顯示了他們的“忠心”,山路崎嶇,根本擺不開任何苦練多時的陣型,更加讓人頭疼的是每走一亭路便出現的機關,讓人防不勝防,直到深山處遍地竄出的火苗,將這支精銳的人馬烤成了螞蟻,經不起任何衝擊。誰都沒有料到會敗得這麼慘,這麼烈!6000中華軍,死傷5000餘,活著回來的不到1000。其中有四千都死於這場燒毀了四個山頭的大火。

方道齡接到戰報,不敢耽擱,匆忙向火器營駐地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