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瑧他們現在住的房間的隔壁,是雜物房加灶房。灶房用的青磚砌的,靠近屋頂的地方留了通氣口,前後兩道門,做飯的時候打開就能散氣。
雜物房靠牆有兩排木架子,是放置麵粉調料和幹貨的。現在沒有這麼多東西可以存放,就空了一個架子出來。魏瑧請隔壁的哥哥幫忙把這個架子移出來,放到灶房外麵靠牆的位置。那裏不當曬,又被灶房的屋頂遮住,也淋不著雨,是個存放陰幹菜的好地方。
隔壁也是姓張,但跟斜對麵張大家不是一個本家,他們家人不錯,平時也多有照顧他們姐弟仨,連家裏做了好吃的,都不忘記給他們端一碗過來。
這次聽到魏瑧找他們幫忙,張嬸兒直接就讓自家兩個兒子去了,還順便幫他們把幾間屋的屋頂給順了一遍。
“這馬上就要開始雨季了,不提前收拾好屋頂,到時候雨漏下來那才叫麻煩,家裏的家物什全得壞掉。”張嬸兒又指點她們將冬季的被子褥子拿來晾曬,趁著雨季到來之前曬幹,裹著樟木條放進大木箱裏,用油紙覆蓋好,這樣才不會壞了裏麵的棉絮。
這都是生活的技巧,大花兒二花兒也會,可他們現在都有自己的小家,有時候難免顧及不上。張嬸兒在旁邊看顧幫忙,也是她的心腸好看著姐弟仨可憐巴巴的不落忍。
今年不需要特別照看傻傻的三花兒,這些事情做起來都順暢多了。兩個小姐妹搭手把家裏搗騰了一遍,該收拾的東西全部收拾好,破爛的衣服該拆的也拆了,整塊兒的布留下來,說不定還能派的上用場。
等到家裏收拾完,劉大伯跟他兒子就把鍋盔爐子送過來了,還特別給送了一筐碳。碳是他親家自己燒的,品質不算上等,但是用來燒爐子絕對夠好,這也是間接給自己親家拓展生意呢。
當天魏瑧就生了火熱了爐子。這新爐子要暖膛,不然容易燒壞。
暖膛也是門學問,這個還是魏瑧的姥爺交給她的。北方人以前都燒爐子取暖的,暖膛做好了,一個爐子用五六年都不會壞,做不好,說不定一年兩年就裂了。
等到暖好,已經是第三天早上。
一大早,魏瑧就開始忙活著和麵。
麵不是純精麵粉,她家可吃不上這麼精貴的東西。是用的雜糧麵摻了細白麵活出來的,用來發酵的老麵團她提前兩天就做好了,這會兒直接揉了進去,然後開始發酵。
等到了過午,麵團發好了,她開始擀麵餅放進平底鍋裏慢慢烙熟。
白麵鍋盔是不需要用油的,小火慢慢烤,等表麵烤幹了,就把平底鍋移開,將硬挺挺的麵餅一個個挨著豎在爐膛裏麵特意留出來的位置上。這個位置能讓麵餅被爐火炙烤得酥脆卻又不至於溫度過高而焦糊。
一次大約能烤八.九個的樣子。
等魏瑧把準備好的麵餅都烤完後,開始做起了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