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的處置方法,對精神崩潰中的障礙者來說其實都很不合適,甚至可能造成更嚴重的恐慌與傷害,一個精神崩潰中的人,根本無法對外界的幹涉做出反應,最好也最穩妥的做法,是讓他們自己平靜下來,重建理智,之後再介入安撫。
尤其以沈欽的情況來說,他對於從好意出發的幹涉反應極差——在這點上沈老先生居功至偉,劉瑕還記得沈鑠幸災樂禍轉播的場景,沈欽的上幾次崩潰就是因為他的好心逼近。所以一旦確認他的情況,她立刻執行清場,把所有人都轟出屋子,關掉電燈,給沈欽製造出他最愛的環境,絕對的黑暗和安靜,沒人逼近——
在她退出之前,那團黑影動了一下,似乎是意識到了她的存在,然後慢慢伸展開來。
“……水。”沈欽的聲音沙啞而疲倦,他似乎正在不斷的運勁,每個動作都異常艱難,需要咬牙克服。
而劉瑕也不否認自己的詫異——從桌子底下爬出,然後坐上椅子,這對任何一個正常人來說當然都不值一提,但對沈欽來說,這相當於是把地震後的廢墟重建到小鎮水準,他做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在離開自己的安全區。對比上一次他恐慌後的表現(他們的第一次見麵,她的確還記憶猶新),以他剛才精神崩潰的劇烈程度來說,這速度已足以讓人驚奇。
她到走廊上為沈欽倒來一杯水,很燙——又一次,熱水在谘詢中能起到的妙用絕非三言兩語能夠盡訴——回到屋內,摸黑把水遞給沈欽,又退回到安全距離之外,安靜地等待。
飲水之所以被谘詢師廣泛地當作調節氣氛的工具,主要是因為它和進食一樣,帶有一定的儀式感,這是一種補充能量的手段,天然就有助於谘詢者重建平靜與掌控感。而把一杯熱水吹涼喝下更是一種天然療法,它需要的耐心在時間中緩慢發酵,驅走驚慌、憤怒和惶恐……剛才把沈欽留在監視室裏以後,劉瑕自己就坐在走廊上喝完了一杯很燙的水。
時間在分分秒秒地過去,劉瑕看著指尖,她的手指在黑暗中隻有一點點輪廓,她心不在焉地思忖著連景雲的轉運行動,王誌清會是凶手嗎?如果他是的話,這個案子會簡單得多,不過她並不太樂觀——這是本能的感覺,具體的論據她沒心思去想……嗯,以王村和李家村的緊張關係來說,王誌清很難不被任何人注意到地潛入李家村……
“你已經猜到了吧。”
沈欽低沉的聲音打破了沉默,劉瑕動了一下。
“什麼?”
“Trigger……觸發性描述,我讀過文獻,這是恐慌發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沈欽沙啞醇厚的聲音在黑暗中來回撞擊,就像是自帶混音效果的清唱,還是那麼悅耳——即使內容是如此殘酷。“你已經猜到我的Trigger了吧。”
這是很西式的描述,也是較西式的概念,在中文中還沒有約定俗成的翻譯,盡管在西方文化裏,這幾乎已是共識。劉瑕當然知道沈欽在說什麼:在歐美的網絡文化裏,一段文章如果有讓人不安的描述,尤其是和強.暴、虐待等敏[gǎn]話題有關的描寫時,作者幾乎都會基於網絡禮儀標識出警告,視頻、討論串也是如此,這是因為,對於有類似陰影的讀者來說,這種描述可能會扣下回憶的扳機(Trigger),讓她們想起自己已被深埋的記憶,對於一些心理陰影較重的讀者來說,甚至可能會帶來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等物理症狀,更嚴重的則是像沈欽這樣的恐慌發作,這也是很多人的心理障礙複發的原因,不僅僅是網絡,他們在生活中無意接觸到的小事,都有可能會成為Tri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