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
2015年2月3日清晨,太平洋未開發海域,不知名島嶼突兀出現。
新島嶼被命名為X島,它出現的瞬間,有衛星掃過該地的國家都收到了消息,有能力的國家紛紛派遣最近的艦隊前往。
Z國軍艦離的最近,首先到達,之後M國、E國等大國沒慢多少,紛紛緊隨其後。
這裏是公海,國家越聚越多,誰都想分一杯羹,誰都不想做‘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中的螳螂和蟬,各個國家分成幾派,互相對峙起來。
事情總要解決,因暫時還沒有利益紛爭,各國經過商討後,決定在場的每個國家分派幾人,一起進島探索。
島嶼一覽無餘,隻中央有處圓形建築,和全球現存的建築風格都不相同。
第一批進島的都是軍人,有所發現,卻並不知道其功用。
各國不得不召集第二批專業人士前往考察,考古學家、語言學家等凡是與島嶼能沾點邊的都欣然而往。
眾誌成城,經過專家們的不懈努力,最終部分資料解讀成功。確定該島嶼為史前遺跡,島嶼本身為人工建築,有十幾萬年曆史。圓形建築為控製室,控製中心類似電腦的中控係統被命名為智腦,智腦語言係統大致可概括為兩種,一種類似甲骨文,一種類似拉丁語係。
從智腦中獲知,X島嶼有能量護罩維持,如今能量告罄,島嶼隨即暴露在眾人麵前。
通過智腦,專家們得知控製中心下方是能源製造中心。軍人們冒險進入確定沒有危險之後,專家們失了以往的風度,為讓誰先進入爭得麵紅耳赤。最後弱國迫於無奈,幾個大國專家先一批進入。
專家們苦心研究數月之後,最終勉強學會如何使用能源製造機。
前人使用高效輕便材料製造能源,以如今地球上的科技而言,這種材料無法製造,隻好退而求其次,選擇轉化效率最低的各種原材料——石油煤炭等各種礦物以及生物和水資源。
新能源被命名為——A能源,有兩種形態,固態和液態,為無汙染環保高效能源。固態暫時還無法利用,眾人很明智的選擇液態。從智腦上得知,液態類似石油之類燃料,完全可以在現有設備上運行。
最後用石油試了試,一噸石油能轉化成零點五噸A能源。軍艦上就有現成的水陸兩棲坦克,將新能源灌入其中之後,發現A能源利用率非常高,是同體積燃油的二十倍以上,考慮到能源轉換效率,實際上效果足足提升了十倍。
在場各國負責人沒有哪個是傻的,大家都非常清楚這其中蘊含的巨大利益。隻是有一個問題,能源製造機以地球現在的科技水平而言,即使往低了算,也至少幾百年內無法破解。
由此,想要新能源就必須要有能源製造機。而能源製造機與X島是一體的,各國暫時還沒有這個技術將能源製造機拆走。能源製造機總共就那麼多,如何分配成了天大的難事。
除了石油之外,各國先後將可用材料試了個遍。植物覆蓋率本身就低,再用植物做原材料明顯不劃算。其他生物也同樣,不過有個好消息,骨頭皮毛之類未變質腐壞的部分可以廢物利用。不過從運費等各方麵綜合考慮之後,生物材料經濟效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
被寄予眾望的水資源卻給了各國嚴重打擊,水資源通過能源製造機隻能轉化出固態新能源,中看不中用啊。
最後,材料以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為主,生物材料為輔。經過專家們預算,能源製造機全天候運行的話,一年的產出能提供全世界現有能源消耗量的七成左右,這個消息在各國間引起了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