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作為自己畢生的奮鬥目標。在皇帝這份工作上,諸葛瞻比劉曦更盡職也更富野心。
“瞻兒變成現在這樣,還不都是你教的!”雖然當時無知無覺,但這幾年我仔細回想,其實劉曦從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打上了諸葛瞻的主意,隻是因為擔心我和孔明反對才一直瞞著,“他本來可以做個平庸的世子,繼承他父親的爵位,在朝中謀個不高不低的官職,每日逗狗遛鳥,過神仙般的日子。你卻偏偏要把他架去火上烤,還教唆地他心甘情願地烈火烹油,這舅舅當得可有點不厚道。”
“我又不曾逼他,是你兒子自己有雄心壯誌,你應該感謝我給了他一個發揮聰明才智的平台。”無論之前有過多少計劃謀算,如今時過境遷事成定局,劉曦很光棍地耍賴皮,“天底下有多少人想當皇帝,你去街上隨便找個人問問,我把皇位給他難道還是害了他不成?”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我用眼神鄙視他:“你就得了便宜還賣乖吧!”
如果當初劉曦單純地為諸葛瞻著想,就該活著將皇位禪讓給諸葛瞻,而不是詐死把所有的非議全都推到諸葛瞻的肩膀上。可是他到底還是自私了一回,不耐煩應對朝臣對他傳位給外姓人的責難,幹脆利落地選擇了一了百了。
原本,諸葛瞻是可以做一個對禪讓詔書三辭三讓、對任性的舅舅百般無奈、做足姿態後最終被迫擔負起治理國家重擔的天子的。但他現在成了一個皇位來曆不明的黑點皇帝。
劉曦理直氣壯地辯白:“如果是我傳位給他,我至少還得在洛陽呆上個兩三年吧?不然新帝剛上位老皇帝就咽氣了,是個人都得懷疑中間有貓膩。這兩三年裏,我得忍受各路人馬的輪番轟炸,而諸葛瞻因為要顧忌我,做起事來也不得不縮手縮腳,不得自由。”
作為白手起家打天下的開國之君,劉曦身邊不乏死忠派簇擁者,這些人是諸葛瞻繼位最大的絆腳石。可以說,如果沒有劉曦的有意縱容,諸葛瞻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從劉曦手中搶過皇位,但是同樣的,雖然這些人在劉曦的有意安排下大多曾看著諸葛瞻長大,對他有著天然的親近,但隻要劉曦仍然“活著”,他們就永遠不會真正倒戈投向諸葛瞻。
劉曦並不想做太上皇,他要移交權力,就幹脆徹底移交個幹淨。
最重要的是,人生在世,劉曦自問做不到完全地鐵石心腸。如果他沒有詐死,保皇派死諫違抗禪讓詔書時,他該如何自處?諸葛瞻要殺了一心擁護劉曦當皇帝的頑固分子時,他又該如何自處?冷眼旁觀昔日與他一同從槍林彈雨中闖出血路來的兄弟沒死在敵人的大刀下卻死在他的見死不救下視為不仁,可如果他救了一個,就等同於默認了他們反抗諸葛瞻的行為,那時他又該怎樣對諸葛瞻交代?
他甚至想過最壞的情況:滿朝文武拒絕接受新帝,而他進不能舉起屠刀砍向昔日同袍,退不願滿足他們的要求繼續將皇帝當下去,進退維穀,無論如何都想不出能兩全其美的辦法。
“瞻兒是個好孩子,是他自己提出背負篡位罪名的。”如果諸葛瞻堅持需要劉曦保駕護航,作為舅舅,劉曦不得不硬著頭皮上,但既然諸葛瞻懂得體諒他的難處,劉曦自然求之不得,“沒了我這個念想,朝臣們反而更容易接受新帝。”
諸葛瞻做地很好。
從劉曦手中接過皇冠之後,他手段淩厲地殺了幾個帶頭抗議的諫官,火線提拔了一批親信官員,用最快的速度讓朝堂平靜了下來。
他不求名,所以肆無忌憚。
而劉曦不打算在平安漢境內詐屍,所以帶著郭嘉輕車簡從,一路吃一路逛到英國,最終在我們前世的故鄉開了一家蛋糕店謀生。
誰能想到,連續兩世都活出了精英範的劉曦內心深處的理想居然是開一家蛋糕店麵朝大海春暖花開呢?她與郭嘉二人謊稱兄弟,在旅行途中領養了一個黃頭發藍眼睛的孤兒,就此在英國安頓下來。
來自後世的蛋糕配方遠超時代,所以生意興隆,每天都能賣到斷貨。
在這個時代,旅居英國的華人與西洋鏡一樣稀罕,但隨著平安漢的鐵騎征服越來越多的疆土,黑發黑眼逐漸成為讓人豔羨的血統標記。在英吉利海峽的西岸,有不少本地貴婦夠買昂貴的燃料將頭發染成黑色,這是一種高雅的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