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有筒子說看文時一路百度了過來……那我還是搞一個簡短的背景介紹給願意看的筒子們吧。如果嫌煩完全可以不看,並不影響對主體情節的閱讀。
世界觀和人物有啥不明白的歡迎在這章下麵留言提問@ @世界觀:世界分成天界、人間和地界。
天界和地界各有七層。
天神住在天界,都城是永壽城。天帝是天神之王,同時是名義上的三界統治者。但真正主管這個世界運作的是三大神:創造之神梵天(Brahma),維持之神毗濕努(Vishnu),破壞之神濕婆(Shiva),他們也被稱為三神一體(Trimurti)。雖然一般來說他們不幹涉人間的俗務,但他們維係著這個世界的運轉。換句話說天帝是總版主,三大神是係統管理員。
阿修羅住在地界,都城是波陀羅。
天神和阿修羅原本是親族,都住在天界,後來因為搶甘露的事情鬧翻了,就開始不停彼此征戰,經常一打就是幾百年幾千年。阿修羅比天神短壽很多,人類又比阿修羅短壽很多。通常認為阿修羅是壞蛋,不過他們和天神一樣都很聰明又很有錢。
種姓:分為四個種姓。
婆羅門:僧侶和學者。殺害婆羅門被視作是不可饒恕的罪行。
刹帝利:王族和武士。
吠舍:農民和商人。
首陀羅:從事服侍人和較低等職業者。
除此之外,還有賤民。他們不屬於四大種姓,可能是種姓混雜的後裔或土著居民,大多從事漁獵、喪葬、衛生等四大種姓認為不潔的職業。其中賤民中最低賤的一等叫做旃陀羅,也就是“不可接觸者”。
諸神:天界最重要的天神有八位,以因陀羅為首,稱為八方護世天王,也就是各個板塊的版主。
第三層天界是他們的管理後台,所以稱為八方護世天王天界。
天帝因陀羅(Indra)是雷神,坐騎是四牙白象,或是火紅的駿馬,武器是雷杵。他的王後舍質出生自阿修羅。他最偉大的功績是誅殺幹旱的化身魔龍弗栗多。
蘇摩是月神,坐騎是羚羊,形象為一手持蓮的英俊男子。
蘇利耶(Surya)是太陽神。
伐由(Vayu)是風神。
伐樓那(Varuna)是水神,又稱海洋之王。
阿耆尼(Agni)是火神,坐騎是山羊。
俱毗羅(Kuberu)是財神,他是個容貌很醜陋的大胖子。
閻魔(Yama)是死者之王。
更古老的說法是重要的天神有三十三位,也就是三十三天,但其中很多比較古老的神已經很少有人提及了。因陀羅、阿耆尼和伐樓那都是最古老的眾神之一。
眾神和人類一樣受到情感和欲望支配,也會受傷流血,也會感到歡喜和悲傷。那麼如何區別天神和人類呢?他們不眨眼、不流汗、穿的衣裳不會變舊、戴的花環不會枯萎凋零,而且無論何時,雙腳總是離開塵世土地的。不過,隻要他們願意,他們也可以把自己偽裝得和凡人一樣。
仙人:掌握了吠陀奧秘的得道高人稱作仙人。如果出生天神,稱為天仙,如果出生婆羅門,稱為梵仙(並不是所有婆羅門都能成為仙人!),如果出生刹帝利,稱為王仙。可見仙人其實隻是個職稱,好比XX教授,XX研究員這樣,凡人也可稱為仙人,但該頭銜和職稱無法確保他一定具有什麼超級能力,不被餓死,砍死,等等。
五老評議會:一項比較古老的議事製度,由最德高望重的老人組成(一般都是婆羅門),某種程度上的決策機構。掌權者的行為會受到五老評議會意見的限製和約束。
其他:那迦:也稱作龍蛇,生活在地下和多水的地方,能如意變化,外表和人無異,隻是有頂冠,舌頭是分叉的。
羅刹:原來是守護水源的精靈,後來變得很暴戾,會吃人。
藥叉:是羅刹的親族,但比較和善,是掌管大地豐饒的精靈。
——————————更新一點————————————
關於人物的稱號以及名字的意思濕婆的別稱:魔醯首羅(Mahe?vara):Maha為“大”,I?vara意即“自在”,佛教漢譯為大自在天,因他在三千界中得大自在,故有此稱。
魯奈羅(Rudra):意即咆哮、暴惡。
斯塔奴:意為穩定不動。
毗濕努的別稱:薄伽梵(bhagavant):有德、能破、世尊、尊貴。即有德而為世所尊重者之意。在印度用於有德之神或聖者之敬稱,具有自在、正義、離欲、吉祥、名稱、解脫等六義。
訶利(Hari):訶利是指一種明亮的金黃色。在這裏被我YY成毗濕努的乳名。
薩蒂的別稱:黛薇(Devi):意即女神摩訶莫耶(Mahamaya):Maha意即大,maya為幻現,印度古代哲學傳統認為整個宇宙皆為幻現而成,因此摩訶莫耶蘊含孕育整個世界的“宇宙之母”的含義。
烏沙納斯的別稱:蘇羯羅(Shukra):梵文潔淨、光明之義,因為烏沙納斯膚色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