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九州換帝位(1 / 2)

在我們現代人類所知的生存空間以外,其實還存在著另外一個空間。那裏的人們與這邊隔絕,卻代代繁衍不息,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民族乃至國家,並且擁有各自的朝代,源國便來自那個神秘的空間。作為各國中曆史最悠久、國土最大、實力最強的國家,源國各朝代始終把主要精力放在軍事上。鞏固政權、抵禦外患、開疆拓土,這些被源國最高統治者視為亙古不變的政治標杆,雖然穩固了政權,讓統治者手握更大的權力的同時,卻讓更多的百姓遭受不幸、終日生活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之中。

源國黃朝末年,國力衰敗,奸佞當道,災荒戰亂,餓殍遍野,朝廷陷內憂外患之窘境,西有異國挑釁加劇,南有聲勢浩大起義軍叛亂。先皇親小人遠賢臣,驕奢淫逸,枉費帝位,留一燙手山芋與太子,太子雖立誓國安,然邦國殄瘁,物情離怨,如日暮途窮。

太子登基,是為永帝(永通“勇”,寓意勇士),年號“泰安”(寓意國泰民安)。

泰安元年,西疆屢遭異國侵犯,永帝親征,統帥西疆大將軍鐵刀手叛投南部起義軍,扣永帝獻於起義軍頭目,要求朝廷以南部九州換取帝王,為起義軍北伐獲取有利地利。此時朝野分為兩派,以文官為首的交換派,以及以武官為首的主打派。永帝年紀尚淺,未立太子,朝堂之事便由太後做主。雙方各執一詞,寸步不讓之際,時任首相許枂鞍提議,派賈一曲前往南部與永帝商議再做決定。賈一曲趕赴南方起義軍領地,入得永帝所囚陋室,所見永帝消瘦,賈一曲撲通跪地,感念家國,今又皇帝囚難,心如刀割,一時聲淚俱下。永帝言所囚三月有餘,起義軍雖未有摧殘其身體,但想到需用九州交換自由,便替我朝惋惜不已。賈一曲隨身取出家信一封遞與永帝,曰其母太後所寫。永帝閱畢,轉身悲歎,去九州換帝位,九州丟掉容易拾回難。賈一曲恐永帝猶疑,曰,臣願長伴陛下於南方,隻是唯恐朝堂無主,太後辛勞。

泰安二年,黃朝以南部九州換取永帝。永帝回宮,賈一曲提為副相,位居三副相之首,僅次於相。賈一曲恐相戒備,對其曰,若非相引薦,賈一曲何能去往囚帝之處,更何能取以陛下信任,此乃由衷之言。

“自原西疆統帥鐵刀手帥軍投敵,使我西疆兵力損失四萬之多,原十萬兵力如今剩六萬,原左副將隨鐵刀手投敵,武右副將帥六萬兵力對抗異國侵略者納米爾,艱苦戰鬥數月,終於打退敵方主要部隊,將敵軍趕回邊界以外上百公裏,並收複平川草原八郡。武副將天賦異稟,智勇雙全,朕特封將軍一爵,統帥西疆。”

“謝陛下恩典!武芙定當守護西疆,不讓異國軍隊騷擾我國土半寸。末將鬥膽一事相求,鐵刀手實乃末將上級,故深知其厲害於朝廷遠過於西疆異國納米爾,倘若不以重兵攻擊,必如厝火積薪,後患無窮。末將願以身試險,帶兵南下平叛起義,擒拿鐵刀手。”

“武愛卿所言極是,鐵刀手實乃我朝眾將神勇無敵之首,然其叛亂甚是助長起義軍囂張氣焰。朕已派南路眾將領紮營駐地,隨時準備發起攻擊,誓為我朝討回已失九州。”

“然九州位置非同一般,有如護南天然屏障,非我軍朝夕所能攻克之地。吾願懇請陛下準予前往南方,以攻占九州而擒拿鐵刀手,以示衷心。”

“朕意已決,武愛卿為我朝牢守西疆,奪九州平起義已委派南部眾將。”

首相許枂鞍說道:“陛下如此抉擇臣以為甚好,武將軍所率西路軍十年有餘,常與異國軍隊交戰,若此時將其調離西疆,恐怕於西疆不利,再者,武將軍對南方並不熟悉,怎知陛下所遣南方眾將掃蕩起義軍不如武將軍?武將軍還請自重,駐守西疆,聽令於我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