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落井下石(1 / 2)

當初司老大搞海鮮市場,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盛世大舞台從南方人搞起來到他接手,做到今天,已經有十個年頭了。

凡事都有個盛極而衰。早在前幾年,盛世的業績就已經開始逐年下滑。

市場經濟使得社會逐漸走向繁榮,外麵好看好玩的東西在不斷湧入,人們的欣賞口味也越來越刁。

當初的時候,隨便從外麵找個草台班子,就能吸引大批的觀眾。現在,就算專業的班子,沒有個有知名度的腕兒在裏麵撐場子,大家也不願意來看。有時候請來的班子在表演上多少有些不專業,不賣力,觀眾就起哄,嚷嚷著要退票。

便宜班子引不來觀眾,賣不出座去。豪華班子費用太高,賣出來的錢大多讓演出團隊掙走了,盛世也就落個煙酒水果錢。

十二點以前的正規演出,其實根本不掙錢,甚至賠錢。掙錢得靠十二點以後,他自己那個公關團隊,表演點不能播的節目了。

另一個掙錢渠道,就是三樓那一個個隱秘的房間了。

這個都是很冒險的。

在市區繁華地段,如此顯眼地搞這些不讓搞的東西,不斷有人舉報,天天提心吊膽,掙來的利潤,有不少要投入到疏通關係上,還有不少得養活公關團隊。

不是迫不得已,司老大也不會在樓頂搞那麼一個秘密監控室。

利用這個秘密監控室,他手裏攥了不少人的把柄,為自己的不正當經營鋪平道路。

實在掙不到錢了,還可以借此威脅一下被他攥著把柄的那些老總、富豪們,讓他們投點錢給他,花錢買平安。

這無疑是在走鋼絲,屬於作死的節奏。

正是因為如此,司老大才會考慮投資海鮮市場,妄圖與高崎合作,壟斷唐城的海鮮市場,像他當年搞拆遷公司一樣,獲取暴利。

高崎和他都是在道上混過的,他們也算同行吧,這種事情應該可以商量的通。

可是人家高崎根本就不鳥他。

在他看來,高崎這是想自己獨霸海鮮市場,不想讓他介入。

這就怪不得他了。畢竟高崎是後起之秀,在財力和關係上,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連嶽帆都覺得高崎鬥不過司老大,可是結果卻恰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高崎是重生者,天生帶著巨額財富。有上一世的經驗,知道怎樣才能在這個現實的社會當中生存下去。

他有一個誰都不知道的隱秘的部門,專門籠絡特殊人才,為他公關所用。

這些人拿著高工資,除了吃喝玩樂什麼都不幹,哪個方麵需要打點,就有哪個方麵的專門人才出麵,無論是拉關係說事兒還是送什麼財物,都比別人方便的多。就是嶽帆,也可以算他的公關人才,他叔是教育局長啊。

話說回來,嶽帆也沒少從他這裏得到益處。沒有高崎,嶽帆就辦不成武館,更沒有後來的健身中心。

高崎那個隱秘部門裏,有許多嶽帆這樣的特殊人才。所以,高崎的社會關係,並不比司老大差。

這些,是司老大毫不知情的。他感覺隻要肯往海鮮市場裏扔錢,用不了半年,就能把高崎給擠垮。不料一年的時間過去了,雙方仍舊是勢均力敵。就在這個時候,他的智囊劉小軍死了。

劉小軍的死,對司老大來說,損失太大了。剩下的這些親信,都和他差不多,靠玩命鬥狠起來的,出個主意就是混混那一套。

老二孫耀輝算是四大金剛裏麵,除了劉小軍以外,最有能力的一個了,被他派到海鮮市場接替劉小軍,短短一個月,就把市場徹底搞得沒法經營了。

當司老大發現,他搞得這個海鮮市場,隻有便宜賣給高崎這一條路可走的時候,就已經說什麼都晚了。

他厚著臉皮給高崎打電話,希望能和他坐下來聊聊。高崎直接回複他,事兒太多,沒有時間。

高崎已經表現的越來越像個商人了,凡事不急不躁,暗地裏一點一點布局。

商人成功的訣竅其實很簡單,就是對未來市場的預判。

可別小瞧這個預判能力,這需要豐富的經營和金融知識,對時局的理解能力,還有豐富的商業運作經驗。

這些東西,高崎都不具備。可不具備沒關係,高崎知道未來是個什麼樣子的,這一點就讓他穩操勝券了。

他知道未來會有什麼,隻向著那個目標走就是了,而且一定還是正確的。

多少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的成功商人,僅僅是因為走錯了目標而成為傾家蕩產的失敗者?高崎不用擔心這個,成功就很容易了。

當然了,隻具備這一點,離成功還差得遠。沒有一個沉穩的性格,寬闊的胸襟,不能海納百川,粘火就著,嗔呲必報,有再多的金手指也是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