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局單位,緊跟著百貨大樓采購科的科長就找上門來了,拍著胸脯說電扇有多少台他們都要,進貨價雖然比國營大廠的電扇要低不少,但是比他們的成本也要高很多了。

李惜文帶著圖紙代表電扇廠去找平京第一電機廠商量生產電扇電機遇到了困難,但是第二天李惜文帶著一台電扇過去給電機廠的廠辦吹風,說可以內部價銷售一些給電機廠,電機廠的廠長和書記問過電扇售價,迅速的屈服了。

這個暑假李惜文雖然沒有參加學校的調研。但是她跑來跑去催生了一家街道辦的電扇廠,她的暑假報告題目就叫《技術給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王顯勝第一眼被這麼大的口號嚇到,手都抖了一下。看完他特別傷心:“我們的校辦工廠也可以辦電機廠啊,我們也可以辦電扇廠啊。你怎麼能把圖紙交給別人?”

“這個圖紙雖然有做改進,但是並不是我理想中需要的那個。”李惜文聳聳肩,不負責的甩鍋,“其實我就是自己在家拚兩台電扇用一用,叫親戚看見都喊我拚,最後帶鄰居家的孩子玩,鬧的有點大不好收場,幹脆就弄了個小作坊。”

這個理由王顯勝是不信的,不過辦電扇廠和辦電機廠比起來沒那麼重要。王顯勝捏著李惜文的調研報告去找書記,強烈建議學校抓緊時間辦電機廠,不然李惜文手裏的改進電機圖紙肯定會被外單位要走。

書記在支持王顯勝和李惜文辦農場上獲得的好處是巨大的。本來他就有辦電機廠的想法,斟酌之後認為現在全國經濟漸漸好轉,時機成熟可以辦了。於是本來開學之後就要去機械廠實習的王顯勝以及王顯勝從五年級挑選出來的一些同學就和他留在學校一起籌辦電機廠。

平京第一電機廠認為荷花池電扇廠這樣一個街道辦的小作坊消化不了他們生產出來的電扇電機,所以他們另外從華大請來兩位老師當技術顧問,自己辦了一個電扇分廠。

工廠規模大,效率再高也沒有那麼快,電機廠的電扇分廠建成投產已經是十一月份。

秋冬季節就是手裏有票打算買電扇的人,考慮到各方麵的因素主要是價格因素,選擇老老實實承認自己是作坊小廠情願低價一等的荷花池電扇的人還是要稍微多一些。

平京電機電扇廠的電扇售價和別的國營大廠一樣,雖然在價格上不是特別有競爭力,但是大部分人更相信國營大廠的質量,現在電扇生產出來也是有銷路的,他們暫時和荷花池電扇廠相安無事。

李惜文憋了一個多月才摸到機床,除了每周抽一天給曹月英打電話聊一會,她就在車間、食堂和三宿舍三個點來回跑,老老實實的,指導老師和老工人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和別的來實習的同學沒兩樣。機床廠的人完全都不知道她曾經在友誼機械廠那麼大的工廠當過分廠總工程師。

曹月英在十一月初旬才收到寧東托人捎來的兩箱東西和一捆信。兩個箱子她打開看過,裏麵有一半是香水和口紅,一半是各種外文參考書。那一捆信差不多有三十封。她給李惜文收拾秋冬衣服,就把信夾在棉襖裏送去了。

寧東的信有長有短,字跡並不工整,看著像是在車上寫的。

李惜文把二十多封信全部拆開,挑落款日期最早的開始讀。寧東的信比較幹巴,就是老實交待這一天吃了什麼,想她,想她,天天都想她。這家夥幹巴巴的想了十多封信開竅了,開始抄寫俄文情詩,抄了將近十封信,估計舊詩集上找不到合適的詩句又沒有找到新的詩集,又開始幹巴的想她。

“就不寫寫他遇沒遇到有意思的人和事情!”李惜文把最近一封仍然是幹巴巴的想她的信放進信封裏,打算給寧東寫回信的時候發現,寧東這家夥的寫了二十多封信,每個信封上都沒有留通信地址,她想回信都回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