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要懂的經濟學》
作者:孟凡軍,李欣然
1第一部分
第1節:第 1章 感性上升為理性的工具——經濟學(1)
第 1章
感性上升為理性的工具——經濟學
1.1 理性人思考的工具——經濟學是把扶梯
1.2 自己動手不一定豐衣足食——分工的好處
1.3 不得不做出選擇——人們麵臨權衡取舍
1.4 所得即成本——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的東西
1.5 所得非優越——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1.6 激勵的吸引力——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1.7 學會做買賣——貿易能使每個人的狀況變得更好
1.8 下海撈大魚——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1.9 你的決定受到組織的影響——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1.1 理性人思考的工具——經濟學是把扶梯
我們在同學聚會的時候經常喜歡去咖啡廳,很多咖啡廳會提供免費續杯的服務,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難道老板不怕生意虧損嗎?如果你有汽車的話,你可能會時常想什麼時候汽油的價錢會最低呢?油價會持續上升嗎?如果你經營著一家小店,在進貨的時候,你會考慮到底進多少貨物才能使自己的單位成本最低,並且又能都賣得出去。在市場經濟逐漸成熟的今天,不僅僅是經濟學家,我們每個普通人每天的生活都和經濟密不可分,小到柴米油鹽,大到投資策略,想要處理好這些大事小事,需要我們對經濟學的常識有所了解。
經濟學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資源生產有價值的物品和勞務,並將它們在不同的人中間進行分配的學問。說到經濟學,很多人都會覺得它是一門沉悶的科學,因為它主要采用的是數學與統計工作,同時使用的演繹與論證過程極其抽象化與理性化,盡量回避形象的描述、情感的介入、價值的判斷,所以讓人聽起來就心存畏懼。事實上,很多教授也認為雖然說數學是經濟學的重要源泉,但是對非經濟學專業的普通大眾來說,並不一定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其實經濟學的知識就蘊藏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小故事、小現象之中,隻要我們用心體會,就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就像剛剛文章開頭所說的,咖啡廳的續杯服務看似平常,但是也暗藏著經濟學的基本道理,那就是成本與價格和利潤的關係。看似續杯使消費者賺到了便宜,但是實際上,很多消費者為了續杯而點了一些其他需要付費的點心,這麼一來,咖啡廳在點心上賺得的錢超過了咖啡廳為續杯而承擔的成本。幾乎可以肯定,餐廳是穩賺的。這個習以為常的小事就蘊涵著經濟學常識,可是你平時注意到了嗎?
經濟學並不是獨立在生活之外的科學,正好相反,經濟學的力量歸根到底是生活的力量。經濟學大師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曾經說過,經濟學“不是一種教條,隻是一種方法、一種心靈的器官、一種思維的技巧,幫助擁有它的人得出正確結論”。同樣,經濟學家熊彼特也曾說過:“人們需要承認,經濟學研究有著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殊困難之處,因為在這門學科中,相對於其他任何學科而言,普通常識比人們能夠積累的科學知識要走的遠得多。”這就說明了不管是誰,多了解一些經濟學常識對生活都是有好處的。
-
第2節:第 1章 感性上升為理性的工具——經濟學(2)
經濟學對日常生活中的好處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小故事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