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言敗:我挑戰了麥當勞
作者:喬蠃
自序
1995年,上帝把我的命運與“紅高粱”聯係在一起。
那年,我創立了中式快餐——紅高粱。在幾乎沒有花任何廣告費的情況下,我遭到全國近乎所有知名媒體、以及包括美國三大有線電視網在內的國外近百家家媒體的輪番爆炒。一夜之間,我成了一個讓世人關注的“新聞人物”,“紅高粱”也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名牌。
有位知名學者是這樣評述我的。他說,喬贏創下中式快餐的奇跡,他打造了一個讓世人皆知的品牌。從品牌商業運作角度看,他至少節省了一個億。迄今為止,也沒有哪個品牌能比他做得更成功!
可就在“大紅大紫”時,我一下子跌入了人生的最穀底,成了“階下囚”。
記得我第一次走進大牢的鐵門裏時,就像掉進了“萬人坑”,感覺到處是發黴腐爛的“屍體”,令人窒息。接下來就像一個人黑夜裏不慎掉入太平洋,四周一片漆黑,不知遊向何處,害怕極了,近乎絕望。
我未來的路該怎麼走?要向何處去呢?
有一天,心靈深處突然內視到一個“亮光”,似乎看到了海岸和沙灘。腦子裏一下子呈現出無數個人類精神領袖的名字,先知、哲人、聖人和佛陀。我想到了文王拘演周易、仲尼厄寫春秋的故事,想起了蘇格拉底之死,想起了尼采的痛苦哲學,想起了釋迦牟尼的菩提頓悟。我似乎找到明確的方向,看到了未來之路!此時仿佛聽到了一個東方神秘主義哲人的聲音:“孩子,路找到了,就不要怕路遙!你的每一段經曆,都不會浪費……”
是呀,這不是人生難得的一次經曆和體驗嗎?
我靜下心來開始反∴
1994年的一天,我聽說著名導演馮小剛來鄭州了,我決定聽聽他對這個項目的看法(我們是在1992年相識的)。當時,我準備把重心放到北京,也想在進京前先做點“拉大旗,做虎皮”的事情。我在電話裏說:“小剛,我是喬贏,今晚請你吃飯,順便有個項目想聽聽你的意見。”他欣然接受了。
晚上吃飯時,我把紅高粱快餐的進京計劃告訴他,他說:“喬總,我不懂快餐,但是,我覺得紅高粱名字不錯,在北京應該能打響……”
二七廣場,這裏做“紅高粱”最合適
1994年年初,為了我夢寐以求的“紅高粱”,我辭去了亞細亞大酒店總經理職務,真正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辭職後我就到了北京,一是為進一步研究麥當勞;二是為尋找更多的機會,開個紅高粱快餐店。
在我心裏,整個94年,隻要能選個好位置,開個紅高粱快餐店就算過得很充實。
我幾乎考察了北京所有的麥當勞,特別是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麥當勞,人潮湧動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我。在那裏,我一呆就是一整天。我觀察他們的服務方式、出品速度和營運管理,觀察我所能看到的每一個環節——即使到了打烊的時候,我也故意不走,看他們夜班的清潔程序。我常常為麥當勞的精細管理而感動。另外,我還按進店人數和人均消費額估測麥當勞的日營業額——天哪,差不多都在20萬元左右!
這哪裏是快餐店,這簡直就是一台印鈔機!
我還考察了亞運村、東單、西單、複興門、前門、東四、東大橋等地方。在那段日子裏,我白天考察,晚上寫紅高粱的商業計劃書。
大約半年過去了,錢也花完了,可還是沒有談成一個合適的位置,也沒有找到合作夥伴。沒錢在北京寸步難行,隻好打道回府,準備在鄭州發展——這畢竟是自己的家鄉,也許比北京創業機會更多一些,更容易一些。
不過,在北京的這半年,收獲是蠻大的,至少完成了紅高粱的創業計劃書,大約2萬字左右。
回到鄭州以後,我一不做二不休,趕快尋址。快餐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金科玉律”——快餐業就是房地產業,位置決定你能否成功。在我的創業觀念裏,隻要有了好位置,這麼好的快餐創意,一定能找到很多合作夥伴。
那麼,第一家紅高粱選在什麼地方好呢?答案是:二七廣場!
這是鄭州市的一級商業繁華區,周圍林立著亞細亞商場、天然商場、商城大廈、華聯商廈、亞細亞大酒店、健力寶黎元大酒店等,人流如織,門庭若市,是經營快餐最理想的好地方。
“非在這兒找個好位置不可!”我想。於是,我“駕駛”著在大學當老師時買的那輛自行車轉來轉去,每天至少要走50公裏左右的路程。眼看又半年過去了,位置還是沒找到,不過力氣倒是見長了。
看來94年的開店計劃就要泡湯了。
正當我一籌莫展的時候,機會來了!我認識了郭瑞祥,命運開始轉機。真可謂“天道酬勤”!
說起我們的相識,真有點偶然性,也許有某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