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本作品來自互聯網,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
第一章 總論
2
第一節 會計概述 3 第二節 會計要素 6 第三節 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 12 第四節 會計憑證 17 第五節 會計賬簿 29 第六節 賬務處理程序 第七節 會計電算化 第二章 資產 58 48 52
第一節 貨幣資金 60 第二節 交易性金融資產 66 第三節 應收及預付款項 69 第四節 存貨 75 95
第五節 長期股權投資 第六節 固定資產 101
第七節 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 116 第三章 負債 88
第一節 流動負債 124 第二節 非流動負債 第四章 所有者權益 第一節 實收資本 149 154 154
第二節 資本公積 159 第三節 留存收益 162 第五章 收入、費用和利潤 第一節 收入 第二節 費用 165 186 165
第三節 政府補助 190 第四節 利潤 197
第六章 財務報表 204 第一節 財務報表概述 第二節 資產負債表 第三節 利潤表 214 217 205 206
第四節 現金流量表 第五節 綜合舉例 220 第七章 成本核算 194││思││兔││網││
第一節 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251 第二節 生產成本的核算 254 第三節 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265 第四節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 第五節 產品生產成本分析 274 285
第一章 總論 本章知識點簡介本章主要講述了會計的概念、職能、對象等基本概念,以及會計要素、會計等式、常用會計科目等相關內容,
闡述了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和會計賬簿的意義、種類和基本樣式等簿記基本知識,並介紹了幾種主要賬務處理程序和會計電算化 的基本知識。本章學習的重點是在理解會計要素的基礎上,掌握填製憑證和登記賬簿等會計基礎工作方法。 本章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會計的概念、職能和對象。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進行會計核算和實施會計監督兩個方麵。會計的 對象是指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即特定主體能夠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 二是會計要素的定義及內容。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進行的基本分類,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企業會計要素分為六大類, 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事業單位會計要素分為五大類,即資產、負債、淨資產、收入和支出。 三是會計科目及賬戶的概念、設置和結構。會計科目是指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的項目。賬戶是根據會計科目 設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結構,用於分類反映會計要素增減變動情況及其結果的載體。 四是會計憑證的概念、分類和填製。會計憑證是記錄經濟業務事項發生或完成情況的書麵證明,也是登記賬簿的依據。 五是會計賬簿的概念、種類、結構和登記。會計賬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賬頁組成的,以經過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全麵、係 統、連續地記錄各項經濟業務的簿籍。 六是賬務處理程序。賬務處理程序是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報表相結合的方式。 七是會計電算化的基本要求。 第一節 會計概述 一、會計的概念 在生產活動中,為了獲得一定的勞動成果,必然要耗費一定的人力、財力、物力。人們一方麵關心勞動成果的多少,另一方 麵也注重勞動耗費的高低。因此,人們在不斷革新生產技術的同時,對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記錄、計算,並加以比較和分析, 從而有效地組織和管理生產。會計就是這樣產生於人們對經濟活動進行管理的客觀需要,並隨著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 要求而發展,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可總結出如下定義: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 種經濟管理工作。 會計按其報告的對象不同,又有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之分。財務會計主要側重於向企業外部關係人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 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等信息;管理會計主要側重於向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進行經營規劃、經營管理、預測決策所需的相關信 息。財務會計側重於過去信息,為外部有關各方提供所需數據;管理會計側重於未來信息,為內部管理部門提供數據。 二、會計的職能 會計的職能是會計在經濟管理過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今天,人們一般認為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進行會計核算和實施會計監督 兩個方麵。會計的這兩項基本職能已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對會計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對會計的職能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例如,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時代,會計的主要功 能在於簡單的計量、記錄,以反映為主;而在生產力水平較發達、管理水平較高的今天,記賬、算賬、報賬已不能滿足經濟管理 的需要,發揮會計的經濟監督作用便成為會計的一項重要功能。因此,我們可從如下兩方麵對會計的基本職能展開分析。 (一)進行會計核算 會計核算貫穿於經濟活動的全過程,是會計最基本的職能,也稱反映職能。它是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特定主體 的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為有關各方提供會計信息。會計核算的內容具體表現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經濟業 務,包括: (1)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2)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3)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4)資本、基金的增減 和經費的收支; (5)收入、費用、成本的計算; (6)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7)其他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事項。 會計核算的要求是真實、準確、完整、及時。 確認是運用特定會計方法、以文字和金額同時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項,使其金額反映在特定主體財務報表的合計數中的會計程 序。確認分為初始確認和後續確認。 計量是確定會計確認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項的金額的會計程序。 記錄是指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采用一定的記賬方法、在賬簿中進行登記的會計程序。 報告是指在確認、計量和記錄的基礎上,對特定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行政、事業單位是對其經費收 入、經費支出、經費結餘及其財務狀況) ,以財務報表的形式向有關方麵報告。 (二)實施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職能也稱控製職能,是指對特定主體經濟活動和相關會計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即以一定的標準和要求 利用會計所提供的信息對各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指導、控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