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華佗神方
書名:華佗神方
作者:華佗
朝代:漢
年份: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目錄>
<篇名>孫序
屬性:原夫玄黃肇剖,天地攸分,萬彙畢陳,人類始出。吾人含生負氣,孑身於高濃之間,
寒暑乘其外,陰陽薄其中,彼其疾病夭折,不得其正命而死者,奚堪勝數。自神農嚐百草而
知物性,軒轅詢岐伯而著《靈樞》、《素問》,是由《本草》、《內經》之學,始燦然大備。其
後春秋戰國時,有和緩扁鵲之徒,漢代有淳於意、郭玉之輩,皆挾方術,以治人疾病。或以
生氣決生死;或以針灸起沉 。史策所載,班班可考。惟皆傳其軼事,而不獲睹其方書,讀
者憾焉。仲景氏生於有漢桓靈之間,會當大疫,乃始有《傷寒論》暨《金匱》玉函之作,惟
專重方藥,猶未若傷佗之刳腸湔胃,用法奇而奏效尤速也。餘秉資羸弱,日與藥爐相炙近。
既博綜群籍,彙集古方,有《千金要方》暨《千金翼方》之作。日者隱居終南山麓,有以方
書見遺者,餘展卷讀之,審為華先生之作,其中所用為治病之法,舍方劑之外,兼重針灸與
洗伐,且所用各藥,取材於日用之品為多,而步武不難,誠救世之秘籍,而生死人肉白骨之
奇籍也。惟原書編製散亂,門類錯雜,蓋係隨時手錄之本,且文本有難解之處,字跡多漶漫
之憂,非盡人所能索解。餘端居多暇,尤性耽方術,得茲鴻寶,苟不為之從事排比,奚以傳
先賢之妙術,而登斯民於耄耆。乃日事鉛槧,散者集之,蝕者補之,期以不負先生濟世之苦
心,庶貽之子孫,播之人間,自茲元元之民,或得保其正命,不為寒暑陰陽所播蕩乎。
\x永淳元年仲春 孫思邈識於終南山下\x
<目錄>
<篇名>徐序
屬性:後漢書方術傳,載華佗精於方藥,處劑不過數種,心識分銖,不假稱量。針灸不過數
處,裁七八九。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
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煎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創愈,
一月之間皆平複。先生之以神醫見稱於世者蓋以此。相傳先生性好恬淡,喜味方書,多遊名
山幽洞,往往有所遇。一日因酒,息於公宜山古洞前,忽聞人論療病之法,先生訝其異,潛
逼洞竊聽。須臾有人雲∶“華生在邇,術可付焉。”複有一人曰∶“是人性貪,不憫生靈,安
得付也?”先生不覺愈駭,躍入洞。見二位老人,衣木衣,頂草冠。先生躬趨左右而拜曰∶
“適聞賢者論方術,遂乃忘歸,況夙所好,所恨者未遇一法,可以施驗,徒自不足耳。願賢
者少察愚誠,乞與開悟,終身不負恩。”首坐者雲∶“術亦不惜,恐異日與子為累,若無高下
,無貧富,無貴賤,不務財賄。不憚勞苦,矜老恤貧為急,然後可脫子禍。”先生再拜謝曰
∶“賢聖之語,一一不敢忘,俱能從之。”二老笑指東洞雲∶“石床上有一書函,子自取之
,速出吾居,勿示俗流,宜秘密之。”先生時得書,回首已不見老人,乃懾怯離洞,忽然不
見。雲崩雨瀉,石洞摧塌。既覽其方,論多奇怪,從茲誠施,靡不神效。是先生得享盛名
於世者,實由於神仙之予以秘方也。先生既得此秘方,又恐其有失也,乃手錄之,隨時佩之
囊中,借便臨時檢索之需。仍將原書,藏之家中。嚐為曹操治頭風,久而不愈,又去家思歸,
乃就操求還取方,因托妻疾,數期不返,操累書呼之。又敕郡縣發遣,先生恃能厭事,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