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段(1 / 1)

樣深地被傷害過,雖然對丈夫的行為百般不齒,可一旦丈夫需要,她還是義無反顧地回到丈夫身邊。

當金兵入侵,京城失陷之時,李清照在趙明誠的身邊,幫助他把龐大的金石藏品按照它們的價值一一分等歸類,然後以15輛大車運往南方。從此,這堆藏品成了奴役她的物件:每動一動,首先要考慮的便是如何包紮它們、運送它們。更艱難的事還在後麵:丈夫的任命下達了,他要離開他的藏品,全部的責任留給了李清照。

分別的場景她記憶猶新:他“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爛爛射人,望舟中告別”。望著英姿勃發的丈夫,她的目光有一點迷離:她多麼希望經過這麼多的事,麵前的這個人可以有所擔當!

但是,丈夫隨後的一番話又一次無情地打破了她對幸福的幻想:一旦情況緊急,“先棄輜重,次衣被,次書冊卷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也”。——這是丈夫馳馬而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他在交代不得已時丟棄家產和藏品的依次順序。在這個順序表中,也包含了她的位置——同宗器共存亡。

這個人到底有沒有愛過我呢?她的哀怨逐漸穿透了片時的迷離變得異常清晰起來。

如果是趙明誠自己,他會選與宗器共存亡嗎?他沒來得及說,但他還是把妻子和器物的價值進行了一番比較,那器物不就是趙明誠自己嗎?在生死未卜的逃難中,趙明誠不是告訴李清照怎樣保護自己,到哪裏可以尋求幫助,他孜孜在念的隻有他的收藏,那些收藏品是能夠讓他名垂不朽的證明。他的囑托又一次狠狠傷害了李清照,她隻能在心中怨恨丈夫,我李清照在你心中算什麼,隻是一個幫你實現自我的女子嗎?他太自私,到了這個時候,想到的依然隻是自己。事實上,趙明誠得以被後人熟識,很大程度歸功於李清照:李清照幫他整理了《金石錄》;李清照留下大量不朽的詞作;李清照在作品中,多次暗示自己的婚姻生活很幸福,她的另一半趙明誠跟她是很好的一對……

趙明誠終於在酷暑之中得了重病,乃至連遺囑都沒有留下便身亡。相信李清照見到病榻之上的趙明誠的那一刻,此前的諸般是非都塵埃落定。

李清照晚年改嫁,一直受衛道士們的詬病,她一個老弱婦人,無依無靠,麵對丈夫的囑托,四顧茫茫。這時,自稱朋友的巧舌如簧的趙汝舟出現了,趙汝舟的理由很堂皇,他可以保護李清照帶來的金石古玩。他看上去像個正人君子,他的說辭如此順理成章。快要沉到水底的李清照仿佛看到了一塊枕木,順勢靠了上去。然而,這第二次的婚姻依然是一個人的遊戲,他的示好根本隻為財物而來,不但對李清照沒有絲毫的憐意,反而“日加毆擊”,拳腳相加。

♀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生於書香門第,李清照從來不曾見如此卑劣小人。一朝夢醒幽傷千古,便是拚卻了坐牢也要脫離了這樣的中山狼——宋朝妻子訴訟丈夫,無論丈夫是何等人,都是有罪的——情願依法係獄,蒙“敗德敗名”之譏也要與其訟而離之。

本以為愛情最幸福美滿的人,偏偏是為情傷得最深的人。她總要活下去,她的自尊讓她不能像怨婦一樣公開抱怨男人的無情無能。和其他知識分子一樣,李清照愛麵子,比起生活的不如意,她更不能容忍被人嘲笑。於是,她搜索曾經的片刻歡娛寫成了她幸福婚姻的證明——《金石錄後序》,她為自己和後人虛構出一座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

原來,聰明、獨立如李清照者,幸福依然多屬幻象,乃為自己在回憶裏植下的希望而已;原來,才女也要和大多數人一樣,用一兩個斷片構造下了一個盛大的過去,騙人騙己;原來,她用希望填補著自己已經被撕成碎片的生活,營造一個琴瑟和諧的勝景,欺騙自己的心,牽引別人的讚。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2145789354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