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在重圍,音信絕不通。羽書如流星,飛入甘泉宮。倚是並州兒,少年心膽雄。一朝隨召募,百戰爭王公。去年桑幹北,今年桑幹東。死是征人死,功是將軍功。汗馬牧秋月,疲兵臥霜風。仍聞左賢王,更欲圖雲中。
--橫吹曲辭·出塞曲-2(劉濟)
話說天下大勢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先祖高旭結束諸侯割據混戰局麵一統天下建立東旭國,至今已經百餘年過去了,東旭國已經不再是這片大陸上唯一的帝國。
現今已然天下四分;由北瑝、西桓、東旭、南楚四國鼎立。究其分立的緣由,開始於東旭的明帝,結束於靈帝。
明帝忠言逆耳,打壓忠臣,崇信宦官。及明帝崩,靈帝即位,設大將軍秦無疆、左丞相竇庸共相輔佐。當時又有宦官趙忠等弄權,秦無疆、竇庸欲合謀將其誅殺,結果機密泄露,反為趙忠設計。
彼時朝中混亂,三方勢力角逐,最終禍及靈帝。靈帝密詔邊城禹王前來勤王,禹王親率大軍駐紮帝都,誅殺趙忠後,靈帝突染重病,禹王監國臨朝。竇庸歸附禹王,秦無疆率領親兵遁逃北疆,天下自此禍亂四起。
秦無疆於北疆招兵馬,高舉“清君側”大旗討伐禹王,各地有誌之士紛紛響應。戰爭隻持續了短短兩年就以禹王大敗攜幼主出逃,三支義軍先後入駐帝都告終。此後三支義軍各自占據一方建立國家,禹王高涵陽也在東邊重建東旭國。原東陽國都城為勢力強大的北疆義軍占領,建立北瑝國,改帝都為天子城。
各國新建皇朝,紛紛張貼皇榜布告天下,鹹使聞之。
自此後天下初定四國鼎立的局麵開始形成,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三十年之久。三十年之後掌權者相繼更迭後各國之間的國力差距開始明顯,其中以北瑝為四國之首,其次以西桓、東旭、南楚國力漸弱。
北瑝國的新任君主為封子宸,雖然是位才繼任兩年的新君但手段了得,殺伐果斷,在還是太子的時候就曾經親自帶兵平定邊城之亂,打的南楚國邊境的亂軍潰逃五百裏,從此不敢再踏足邊城。
這樣的威懾就導致現如今勢弱的南楚國國君司徒鈺在其餘兩國的打壓下選擇向北瑝投誠。去歲年關時更是親自前往天子城送重禮賀歲,隱隱有甘為附屬國的意思。
此舉打破了幾十年來的四國鼎立的“和平”,向著三國鼎立,北瑝國一家獨大的局麵發展。西桓、東旭兩國新任的君主也是野心勃勃,都想效仿先祖高旭一統天下。豈能讓這樣的威脅繼續下去,都紛紛在明麵上於北瑝較好的同時暗地裏小動作不斷。
東旭國采取公主和親的和平友好手段。
西桓國君段飛霖則是調整了國家的軍政比例,將國家發展的重心偏向了軍事方麵,一麵增加百姓的賦稅一麵大力招兵、製造器械盔甲。力求將國家的軍事力量做到三國最強。
西桓國本來還算是富庶的國家,人口數量卻是直追北瑝的。這樣迅速擴張起來的軍隊所需要的軍餉都得從賦稅中來,這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難以承受。
為了能夠生活下去,很多百姓不得不賣兒賣女。一時間西桓國的奴隸市場盛況空前,很多孩子以低賤的價格被買入其他三國為奴為婢。
西桓邊境的幾座城更是被放養了近十萬的軍隊,除了固定的軍餉外朝廷默許軍隊劫掠其他國家的邊境。
其餘三國都受其劫掠,安靜了幾十年的邊境開始爆發各種小規模的戰爭。
北瑝國力強盛不懼滋擾,一直當做小打小鬧處理。離西桓最近的南楚國便深受其害,本來國力就弱,人口也不多,軍隊有限,常常顧得了這邊,另一邊就遭殃。國君司徒鈺性格圓滑又膽小怕事,被劫掠的多了就直接將邊境的百姓遷到更裏麵的城池,隻留下軍隊在那裏駐守。
這樣過了兩個月的安生日子,隻道西桓人是搶不到糧食不再來了。第二個月月末,司徒鈺照例舉行宮宴,歌舞將歇,酒意正酣之時,從宮門外響起了馬蹄聲。眾人一驚,紛紛扔了手中的杯盞向著殿門口看去。